English

讓雲南深山“綠人參”走向世界的女臺商

2015年09月08日 07:32:00來源:新華網

  在雲南宜良縣的足山,女臺商羅霓雲望著一片綠茵茵的山葵基地説,打算開發“山葵+”産業。“山葵+,就是把山葵和一些極具特色的農産品及民俗文化結合包裝行銷,讓更多人了解雲南的民族特色,讓這種大山裏的‘綠人參’惠及更多的人。”

  在臺商羅霓雲眼裏,山葵就是綠色的人參。這种經濟價值很高的蔬菜兼藥用植物,主要用於海鮮調味品——青芥辣的加工材料,具有強殺菌和殺滅消化系統寄生蟲的作用。

  1986年,畢業後的羅霓雲來到阿里山,開始接觸山葵産業。當時,阿里山開通了鐵路,旅遊觀光業迅速發展,許多高檔料理餐廳對青芥辣的需求很大。“起初,我從事銷售代理工作,給餐廳供應青芥辣等食材。後來,由於阿里山大量種植山葵,而自己又是食品製造專業畢業,於是就購買原料簡單加工,然後進行出售,利潤很可觀。”

  幾年後,羅霓雲跟許多臺商一樣,到大陸尋求機會。“聽説雲南的生態很好,也種植山葵,1999年,我第一次來到昆明時恰逢昆明世博會,春城被裝扮得非常漂亮,我完全被吸引了,就決定留在這裡創業。”羅女士説。

  羅霓雲認為,雲南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山葵種植條件。2001年9月,她開始在宜良投資建廠,成立了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主營速凍山葵及山葵風味食品,産品銷往日本、泰國及美國等地。

  “我到石林、大理、麗江、保山等地聯繫種植戶,直接向他們收購原材料進行加工。”這樣雖然節省了種植環節,但隨後她發現部分農戶供應的原料不令人滿意,於是她每年都到種植基地,給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制訂收購標準。

  “後來,公司培養了一些種植大戶,他們協助公司對山葵種植進行管理,大大保證了原材料的品質。”在羅霓雲看來,自己的成功離不開當地種植戶和村民們的支援。她與當地村民打成一片,還經常組織員工和種植戶一起旅遊,資助當地孩子上學。

  川達食品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20名左右,絕大多數為宜良縣當地人。與當地種植戶建立起來的信任,不僅讓公司穩定發展,也讓許多高寒山區的百姓脫貧致富,蓋起了新房。

  竹山鎮的楊玉富是羅霓雲培養起來的山葵種植大戶之一,他帶動了竹山鎮十幾個山葵種植戶,種植面積大約有150畝。年成好的時候,每畝有6000多元的收入。幾年來,楊玉富已經隨同羅霓雲走遍了北上廣,也遊覽了新馬泰。

  2010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山葵的遮陽網打壞了,羅霓雲立即決定給每個種植戶一定的資金補助。在羅霓雲的資助下,楊玉富的大女兒如今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攻讀博士,二女兒在宜良二中上中學。

  楊玉富説:“羅總是臺灣人,也是我們村裏人。”

  為了山葵事業,52歲的羅霓雲依然單身。喜歡旅遊的她笑著告訴記者,正是對山葵執著的愛,讓她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她説:“有的時候一個人很辛苦。但是,看著山葵基地的壯大,看著農戶因種植山葵而過得安穩幸福,我感覺很驕傲。”

  如今,川達食品有限公司在雲南走過了14個年頭,已經把山葵産業做到了每年近千噸的産量,除青芥辣外,山葵風味的花生、山葵醬、山葵豆都頗受歡迎。

  “以前在臺灣,每年做幾百噸都很了不起。”正在計劃二次創業的羅霓雲説,大陸市場充滿機遇,而雲南的大山裏還有很多寶貝。(記者姚兵 李懷岩)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