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書畫家互激蕩 攜手中國畫創新

2014年12月08日 11:0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書畫家互激蕩攜手中國畫創新

  中國書畫藝術協會主席盛懷傑(右)特別捐贈《黃山覽景》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由臺灣中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代表受贈。(圖:臺灣《旺報》/記者陳思豪 攝)

兩岸書畫家互激蕩 攜手中國畫創新

  “錦繡兩岸”學術交流座談,兩岸的藝術界菁英齊聚交換意見。(圖:臺灣《旺報》/記者陳思豪 攝)

  據臺灣《旺報》報道,“中華文化的DNA,從盛懷傑的畫就可看出!”臺灣島內中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7日出席中國書畫藝術協會主席盛懷傑“錦繡兩岸”閉幕式時如是説。

  首次在臺舉辦個展的盛懷傑,特別捐贈《黃山覽景》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意指兩岸藝術交流透過媒體平臺,有著“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氣派。

  此次“錦繡兩岸”從展覽延續至學術交流座談,與會的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李振明指出,華人藝術勢將崛起,兩岸如何攜手往前發展與開拓是未來的課題。學者程代勒、袁金塔表示,華人書畫的創新,均是在傳統的傳承上推陳出新。

  盛懷傑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傳統與創新,其實是從一個傳統走向另一個傳統的過程,對宋朝來説,唐代藝術就是傳統。凡是在傳統基礎上加上新的嘗試,就是創新。”他特別強調,創新仍要學古,中國畫的特色不能丟,只要保留民族文化的根,創新作品走到世界各地都能一眼看出代表中國畫。

  兩岸的書畫發展相互影響,李振明指出臺灣從早期“渡海三家”在臺師大的教學傳承,使得書畫傳統在此深耕熏陶。

  程代勒以“冰淇淋都可以包花生”為例,指出創新已是臺灣各行各業必要的思考和基因,透過兩岸交流,更容易刺激兩岸看出傳統與創新的發展空間,近年臺師大與大陸中央美院共同在兩岸采風,也是希望彼此有更多激蕩。

  2009年曾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臺灣印記”個展的袁金塔指出,臺灣因是“海島淺碟文化”,有來得快、去得快的特色,大陸型文化能固守根基,“兩者相加應是最完美的組合”。展望未來,他認為兩岸共同挖掘傳統如《詩經》、《山海經》等東方文化哲思與內涵,成為世界文化主流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