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記者追憶中國遠征軍 紀念碑銘記悲壯歷史

2014年08月15日 07:4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七彩雲南的廣袤土地上,樹立著多座紀念碑,靜靜地向人們述説著中國遠征軍的那段悲壯歷史。

  70餘年前,10萬中國遠征軍為對抗日本侵略者、保衛滇緬公路這一國外援助的最後生命線,向緬甸進發。在3年零3個月的戰鬥中,中國共投入兵力40萬人,付出了傷亡近20萬人的慘痛代價,最終取得勝利,無數英魂長眠在中緬印邊境的莽莽群山之中。

  近日,“追憶中國遠征軍”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探訪了雲南騰衝、瑞麗、昆明等地,在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駝峰飛行紀念碑等多處紀念碑前敬獻鮮花,一起緬懷先烈。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

  1939年,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下,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地的3000多名華僑青年,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分九批回國支援抗戰,在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物資、維護車輛,其中1000余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005年,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之際,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在瑞麗市畹町縣落成,由南洋機工陳團圓之子葉曉東擔任紀念碑管理所所長。

  從新加坡回國支援抗日的陳團圓曾負責滇緬公路的運輸工作。1942年日軍侵佔滇西,為防日本人搜捕,他娶了傣族姑娘,但因漢奸告密,于1944年被日軍活埋。“父親死時我才3個月大,都不曾見過他的樣子”,葉曉東告訴記者,“但父親的名字現在刻在紀念碑上,我每天都能看到,感到非常欣慰”。

  駝峰飛行紀念碑

  1942年,由於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雲南昆明之間開闢空中通道,以保障戰略物資運輸。該航線全長500英哩,地勢海拔在4500至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其艱險程度堪稱世界航空史和軍事史之最。

  從1942年到1945年持續3年多的援華空運中,通過駝峰航線運送戰備物資超過70萬噸,人員3萬餘名。中美雙方墜毀和失蹤飛機超過500架,犧牲飛行員1500多人。為紀念這一壯舉和中美國兩國人民的戰鬥情誼,駝峰飛行紀念碑于1993年在昆明玉案山郊野公園落成。

  原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副參謀長覃遵三的外孫王立榮對到訪的兩岸記者説,“當時的飛行非常可怕,高海拔空氣稀薄,氣流不穩定,假如天氣不好,飛機很容易墜毀,而且還要時常應對日本戰鬥機的襲擊。我們採訪過的飛行員回憶起這段經歷,都覺得是九死一生”。

  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緬甸戰役中國陣亡將士碑

  昆明市圓通山公園內,座落著陸軍第八軍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緬甸戰役中國陣亡將士碑,兩座碑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于2013年經過27個月的修復重新落成。前者是為紀念松山戰役中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而陣亡的近4000名將士而建,後者是為紀念第一次赴緬作戰時犧牲的近6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而建。

  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告訴記者,兩座紀念碑得以修復,説明那段壯烈歷史被人重新關注,是件很好的事情。

  62歲的戈叔亞尋找中國遠征軍老兵已有30多年,足跡踏遍雲南、緬甸、印度等地的中國遠征軍戰場遺跡,曾促成2011年和今年6月遠征軍陣亡將士骨灰歸葬騰衝國殤墓園的活動。他説:“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支特殊的軍隊,為保護滇緬公路這條抗戰生命線而英勇奮戰,他們不該被遺忘,應該被銘記。”(完)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