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雲南“二戰汽油桶”內發現中國遠征軍遺骸

2017年07月21日 14:25: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滇西“二戰汽油桶”內發現遠征軍遺骸

  近日,有志願者表示,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尋找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時,發掘出多個二戰汽油桶,其中裝的是在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發現牙齒等遺骸

  生前年齡在20歲左右

  參與此次挖掘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負責人余浩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汽油桶的墓地位於施甸縣太平鎮烏木村的一片樹林裏,7月中旬,收到當地村民和志願者提供的線索後,他們前往這裡,通過不斷擴大範圍搜索,最終發現了兩處墓地。

  余浩介紹,每處墓地各葬有一位遠征軍將士,將士的遺骸在汽油桶中被發現。其中一處墓地含有較完整的兩個汽油桶,因為沒有地面上的墳堆,他們對其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搜索,其中一個汽油桶是在一處垃圾堆下面發現的,另一個汽油桶是在一棵松樹下面發現的,兩個汽油桶是拼在一起的,保存較完整,“因為埋在樹根下,不易發掘,我們想把汽油桶切斷取出遺骸,但發現汽油桶很堅硬。”余浩説,後來他爬到書根下面,探身進入桶中將遺骸收斂出來。

  而距離此處15米左右的另一處墓地則保留得不那麼完整,只剩下一半的汽油桶,遺骸也只有一半,“頭骨和牙齒可能在(失去的)另一半裏頭”。

  余浩説,此次從汽油桶中收斂的遺骸包括牙齒、頭骨、足骨、腿骨等,此外還發現了襯衣的白色紐扣。遺骸具體身份資訊仍需要等待DNA鑒定,目前能確定的是其生前的年齡,“西北大學的教授根據牙齒和骨頭判斷,他們去世時大概在18到22歲左右,因為牙齒很尖,還沒有完全磨合,且第三幼齒沒有發育完全,可以推斷出是非常年輕的遠征軍”。

  兩個汽油桶

  拼合埋葬一位將士

  1942年5月,日軍進佔滇西,與中國遠征軍對峙長達兩年多時間。其中一部分遠征軍就駐紮在怒江東岸,並多次渡江到龍陵和騰衝敵佔區向敵人發起攻擊。但由於敵人佔領有利地形,我軍傷亡相當慘重。

  這些受傷的傷員,原本應該被送回施甸,在後方醫院進行救治。不幸的是,有些人未能抵達醫院,就犧牲在了擔架上。即使被送回醫院後,也常常因為救治不及,傷重離世。由於人數眾多,這些士兵大多被就地掩埋。

  余浩説,據當地人描述,以前曾有人用兩個汽油桶拼在一起,埋葬一些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有的是被當地村民埋葬的,有的是被同鄉埋葬的”。

  “以前在緬甸和其他地方,我們都沒有發現在汽油桶安葬的,一般都是用棺木或者木板,汽油桶是第一次發現。”余浩説。

  桶中遺骸將進行

  DNA比對用於尋親

  據介紹,今年7月7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發起“滇西遠征軍陣亡將士墓地普查及遺骸尋找”活動。余浩介紹,活動至今,他們已經收斂5具遺骸,發現汽油桶、帽徽、小刀、紐扣、棺釘等物品。目前尋找到的遺骸,暫厝于施甸縣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未來將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儘快建設紀念陵園,讓他們得到體面安葬。

  此外,此次發現于汽油桶中的遺骸,採取的資訊樣本或于八月初被移送做鑒定,“可以鑒定出生前大致是哪人,我們現在收到很多尋親資訊,如果有吻合,我們會進一步進行DNA比對。”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