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西高平在兩岸各界支援下修復保護炎帝陵

2014年05月23日 08:32:00來源:新華網

  記者從山西高平市政府獲悉,投資1.4億元人民幣的高平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已正式啟動。工程得到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支援,預計年底前完成主體修復工程。

  近年來,不斷有臺灣同胞到高平炎帝陵祭祖,其中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以個人名義共同為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捐贈100萬元。一批臺商更是時常前往當地考察炎帝陵修復情況。

  炎帝陵位於山西高平東北17公里處的莊裏村,俗稱“皇墳”。陵後的五穀廟原來建築規模龐大,現僅存正殿五間,東西廂房十幾間,為元代所建,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平炎帝陵內有目前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石碑,該碑刻于“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落款為“生員申道統立”。

  高平市旅遊文物局局長趙志敏説,高平炎帝陵的核心區是五穀廟。新的修復保護工程將以五穀廟為核心,佔地70余畝,總建築面積6782平方米,總投資1.4億元,由山西古建集團施工。

  “目前唯一有先秦記載炎帝事跡的地方只有高平。”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程原生説,《山海經北山經》中講到“精衛填海”的故事。其中,發鳩山就在高平境內,而書中記載的炎帝之女,遊于東海而溺死,化為精衛鳥,常銜發鳩山之木石,以填于東海。

  “炎帝神農作為傳説中的‘三皇’之一,制耒耜,種五穀,嘗百草,療民傷,開啟璀璨的華夏農耕文明,為華夏始祖之一。”程原生説,炎帝始祖農耕文化是連接兩岸各族兒女的精神紐帶,修復保護高平炎帝陵,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山西高平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其境內留下許多炎帝神農的遺址遺跡、碑記石刻和事跡傳説,總計石碑100多通、廟宇40余處,甚至因炎帝活動而得名的村地名約有20處。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