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圖書飛越海峽 閱讀情牽兩岸

2013年10月16日 08:54: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現場,專業人員展示雕版技藝。CFP

  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將於10月25日在福建廈門舉辦。屆時將有大陸400家以上出版單位和圖書出版産業相關單位、20家海峽兩岸各大書城、臺灣250家以上出版企業參與,全面展示海峽兩岸出版及相關産業豐碩成果。

  以“書香兩岸情係中華”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在廈門和臺灣輪流舉辦八屆,不僅讓圖書飛越海峽,而且讓兩岸群眾通過文字越走越近。

  由被窩偷窺到坦陳桌面

  “在20年前,我們就開始讀簡體字書,不過那時是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筒偷偷讀的。因為那時臺灣不允許賣簡體字書。現在完全不同了,到處都有簡體字書店。”臺灣東森電視臺主播盧秀芳頗為感慨。

  雖然2003年臺灣正式開放祖國大陸簡體字書籍進口,但當時限制進口的出版品僅供“學術”使用,臺灣民眾要看到祖國大陸簡體字書籍,頗費週折。

  直到2006年,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灣臺北舉辦,祖國大陸196家單位攜11萬個品種、35萬冊圖書參展。從那時起,大陸簡體字書開始大量進入臺灣市場,臺灣群眾閱讀簡體字書也從過去的“被窩偷窺”到“坦陳桌面”。

  “每個學期開學,我們都會給學生開一些參考書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簡體書。”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説,簡體書正陸續成為臺灣高校的指定教科書、參考書目。

  2005年,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行,現場特別設置了臺灣館展區,首次獲准在祖國大陸書展進行現場銷售的臺灣圖書吸引眾多關注,並出現持續熱銷場面。

  由關注鄉音到放眼國情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舉辦對於兩岸群眾而言,帶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更有來自彼岸讓他們魂牽夢縈的“鄉音”。

  臺灣80%的民眾祖籍福建,其中大部分源自閩南地區,相同的語言、風俗習慣讓祖國大陸出版的《閩南文化叢書》《福建土樓》《廈門閭裏記憶》等一批反映閩南歷史文化的書籍、圖片成為臺灣群眾追捧的熱點。

  2012年,在第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圖書展上,臺胞林女士對漳州市政協組織赴臺參展的《漳州與臺灣關係叢書》《臺灣涉漳舊地名與聚落開發》等一大批漳臺宗親文化圖書很感興趣。她説:“翻閱了這些書後,才知道很多臺灣人的祖先原來是從福建漳州過來的,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嘛。”

  隨著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一屆又一屆地開展,臺灣群眾也開始關注起祖國大陸的一些特殊成就、特殊事件。反觀大陸方面,原本在市場上銷量一般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等政治歷史方面的書籍也開始火熱起來,而像《走進臺灣》等包含“景觀指南”“民風嚮導”等內容的書籍更是被長期擺放在書店的醒目位置進行推介。

  由博覽群書到品閱經典

  近年來,在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帶動下,兩岸群眾閱讀圖書的方式正在悄然改變:從起初的“廣而泛”地閱讀,以求儘快增進對兩岸的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有選擇性地閱讀,將目光投向文學、藝術、歷史類的書籍,關注起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悠久燦爛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楊克齊説。

  在前八屆的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上,兩岸圖書出版業者推出的中華文化題材的書籍成為兩岸民眾爭先閱覽的對象。一組關於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銷售數據顯示:近年來,祖國大陸圖書在臺灣銷售以文學、藝術、歷史類和古籍為大宗,旅遊、風俗、地理、經濟等書籍次之;在祖國大陸,臺灣文史哲書最為熱門,教育、藝術等類圖書也廣受歡迎。

  今年的圖交會上,主辦方根據兩岸民眾的“口味”,將推出一批近兩年出版的新書、精品書和暢銷書,其中不乏大陸出版的最新文學藝術、醫藥衛生、旅遊休閒、歷史古籍、哲學、政治、經濟等圖書,和臺灣出版的學術、科技、管理、生活類圖書。(本報記者 馬躍華 高建進)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