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品牌效應日益突出

2012年07月25日 08:31: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24日棗莊消息 自2009年12月國臺辦在棗莊市臺兒莊區設立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來,棗莊市充分發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平臺作用,不斷夯實工作基礎,創新工作機制,抓交流、促合作、謀發展,為推動棗莊城市轉型,特別是文化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截至目前,棗莊市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基本完成臺兒莊古城恢復重建工作,為推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岸高層關注影響巨大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創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它帶動了棗臺高層頻繁互動。連戰、吳伯雄、郁慕明、郝柏村、林豐正等在短時間內紛紛率團來訪,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泰和樓奠基儀式、臺兒莊古城開埠儀式、和平與發展─兩岸抗戰文化論壇等活動在兩岸間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自2008年以來,棗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偉,堅持每年赴臺參訪一次。棗莊市每年均有5-6位市級領導率團入島訪問。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得到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長春、王兆國、劉延東及有關部委負責同志陸續前來視察考察,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全國一道“靚麗的風景”。

  棗臺交往交流持續熱絡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兩岸溝通的橋梁,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臺胞到此一遊。三年前,每年前來棗莊參觀遊覽的臺灣客人不足千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設立後,已累計接待臺灣遊客3萬多人,同比增長10倍多。2011年,棗莊市臺辦接待應邀來棗參訪台灣團組達到21批、428人次,應邀赴臺團組達到34批、234人次,雙嚮往來團組人員規模連年翻番,實現了成倍增長,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島內的影響日益擴大。2011年,三項活動被國臺辦列為全國重點對臺交流項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納入省臺辦年度工作要點。其中,五項活動被評為全省優秀對臺交流項目,一項活動被評為“2011年山東省10大涉臺新聞”。連續五屆棗臺青少年夏令營,讓更多的臺灣青年愛上了臺兒莊。臺灣基層民眾尤其是中南部民眾參訪活動日益頻繁。2011年6月,臺南市富臺新村自治會會長蔣大洋先生率領37人來棗參觀。今年4月,由臺南市“議會”議員陳文科率領的臺南市地方人士參訪團一行36人來棗參觀。臺灣民眾對臺兒莊大戰的慘烈表示震撼,對臺兒莊古城的恢復重建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現了極高的民族認同和民族自豪。

  棗臺文化聯繫日益密切

  文化是兩岸的根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設立,帶給兩岸的文化交流持續不斷。棗莊市連續舉辦了五屆棗臺青年藝術交流夏令營、舉辦了兩屆兩岸運河龍舟邀請賽、四屆兩岸名家書畫展。2011年9月,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許耿修一行20人,專程來棗考察文化産業工作。棗莊學院與臺灣亞洲大學、勤益科技大學等島內院校保持了經常性聯繫互動。兩岸媒體也互動頻繁。2009年在棗莊市拍攝的《臺灣腳走大陸》、電影《戀戀阿里山》已在全球播放。國內知名文化企業,如北京的“798”和南鑼鼓巷、上海的新天地和田子坊、麗江的千里走單騎等,紛紛要求入駐古城。臺灣旺旺中時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林淑黛今年6月專程赴棗莊,就第二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及文化産業合作事宜進行商談。今年7月份,“情係齊魯—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走進棗莊,臺灣90余名文化名人來棗參觀考察。將於9月在棗莊市舉行的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將突出兩岸交流特色,重點展示臺灣特色的非遺項目,屆時,第三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將在棗莊隆重舉辦,臺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等人將出席活動。目前,作為非遺博覽會的主題月活動,中華美食——臺灣美食節正在交流基地火爆舉行。連續五屆棗臺青年藝術交流夏令營、連續兩屆兩岸運河龍舟大賽、連續四屆兩岸名家書畫聯展等,讓兩地的文化聯繫日趨緊密。

  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建設“國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棗莊市第十次黨代會制定的棗莊市未來城市發展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設立,對推動棗莊城市轉型,帶動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成效顯著。自2010年“五一”運營以來,累計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吸納個體工商戶1005家、就業人員1.2萬人,2011年僅門票收入就達到3669萬元。在以古城為龍頭的文化旅遊産業帶動下,2011年全市服務業稅收佔地方稅收比重提高到44.4%,新增就業佔全市新增就業人數的80%,有力推動了城市轉型。(台灣網棗莊臺辦通訊員項允剛)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