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打好兩岸合作“保釣”這張牌

2012年07月24日 13:51:00來源:法制日報

  7月3日晚,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乘坐全家福六號向釣魚島出發。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深化的過程中,打好保釣這張牌無疑有益於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共同洗雪百餘年來的國恥,有益於兩岸同胞共同面對領土威脅,有益於從更深遠意義上解決百餘年來中國諸多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

  7月初,臺灣“中華保釣協會”會長黃錫麟等人搭乘的“全家福”號旅遊船進入到距釣魚島僅600米的海域,臺當局派5艘艦艇成功護航。此次保釣行動再次掀起兩岸聯合保釣的議題。最近兩岸媒體公佈的兩項同步民調顯示,兩岸多數民眾支援聯合保釣。

  “釣魚島列嶼(本文簡稱釣魚島)”是個令人五味雜陳的名字,“保釣”又是個需要拿捏得恰到好處的議題。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深化的過程中,打好保釣這張牌無疑有益於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共同洗雪百餘年來的國恥,有益於兩岸同胞共同面對領土威脅,有益於從更深遠意義上解決百餘年來中國諸多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

  保釣是兩岸民間合作的亮點

  民間保釣運動始於上世紀70年代,是兩岸及海外華人為了回應釣魚島問題而引發的一系列民間運動。這一運動包括遊行示威、登船出海到釣魚島海域宣示主權、向兩岸官方提建議等方式。

  翻閱史料發現,兩岸民間保釣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極具前瞻性、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多問題解決的關鍵是觀念,而觀念又在於教育。政府的真正態度在於支援何種類型的教育,因為支援何種類型的教育就是支援何種未來。1979年,日本文部省通知“各學校教科書務必將釣魚島列為日本領土”充分展現了日本政府的真正態度。日本,最懂得怎樣用外交辭令的敷衍獲取最大的利益。恰是民間保釣學者,在1979年6月1日的《世界日報》上“抗議日本教科書將釣魚臺歸屬日本”。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作為1970年代的保釣者之一,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有著豐厚的學識和完整的理論論述。著名學者王曉波等人在保釣運動中展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及理論素養值得一代代中國愛國之士仰視。但是,由於政權之爭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兩岸民間保釣的合作並不如意。

  團結與融合往往來自於共同的危機與訴求,兩岸保釣運動的融合也不例外。李登輝執政後期壓制保釣活動。1997年5月間的保釣運動中金介壽“丟雞蛋”被判刑一案就是明證。黃錫麟對中評社的闡述中直白表明瞭民進黨執政的臺灣當局更加壓制保釣活動。2003年,臺灣的保釣者甚至無法從臺灣出海奔赴釣魚島,因此才到大陸參加兩岸三地的第一次保釣,並成立相關保釣組織。世界華人保釣聯盟這一民間團體就是希望由民間團體促進兩岸從民間交往開始,慢慢透過軍事上或兩會會談納入議題。兩岸民間保釣運動的這些良好願望已然走到了兩岸官方的前面,成為兩岸社會融合的亮點。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