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伊犁哈薩克小夥迎娶臺灣姑娘

2014-07-03 10:23:00
來源:新華網新疆頻道
字號

  6月29至30日,盛夏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草原上綠意蔥蘢、艷陽高照,哈薩克族小夥夏力哈爾加帕爾和臺灣姑娘李咏平的婚禮,在海拔2000多米的賽裏木湖南岸的牧場舉行。這段因旅遊偶遇,因迤邐風光生緣的婚姻得到了1000多位親友、牧民和遊客的美好祝福。來自臺灣的21位娘家親友在這場隆重的哈薩克族傳統婚禮上,目睹和體驗到伊犁哈薩克族人的大方、熱情和真摯。

  今年28歲夏力哈爾出生在伊寧市巴彥岱鎮,高中畢業後到霍城縣果子溝牧場舅舅家的牧場放牧。4年前父親去世,現與母親、二哥一家生活在賽裏木湖南岸的草原上。

  新人挽手一起

  圖為:一對新人

  6月29日中午,在臺灣娘家親友的陪伴下,已經在伊犁草原生活了一年半的李咏平身著哈薩克族傳統婚禮長裙,頭戴白色花帽,面罩白紗,手挽新郎夏力哈爾來到潔白的氈房前。在婆家親友們的歡呼中,兩位阿肯唱著《揭面紗》歌,引薦新娘向外婆、婆婆、舅舅以及長輩、親友們一一行傳統大禮。

  “新娘子來了!好漂亮的姑娘!”等候多時婆家親友和慕名而來的牧民、遊客發出一陣陣讚嘆聲,人人笑容滿面。“我很喜歡新娘,她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現在干家務,做抓飯,擠牛奶都會做了。”已經58歲的婆婆再萊甫告訴記者,新娘能吃苦,一邊學,一邊做。現在不但習慣了草原生活,而且還能講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

  翌日,婚宴開始,新娘身著哈薩克族民族服裝,頭戴藍色紗巾,肩披白色披肩出現在親友面前,這是李咏平做哈薩克族媳婦的第一天,她輕鬆自然地和大嫂一起給客人們盛奶茶。看到新娘的舉動用如此標準,親友們十分欣賞。

    圖為:跳舞的新娘

    圖為:跳舞的新娘

  “他很像我。”李咏平這麼簡單地介紹與夏力哈爾相戀的過程。2012年8月,作為一個“背包客”,已經遊覽了七八個國家的李咏平從西安起程遊走“絲綢之路”。由於辦理簽證時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她和幾位路遇的“驢友”來到賽裏木湖畔。“那天,夏力哈爾牽著馬在湖邊展覽生意,我們幾個人都騎了馬,應邀到他家做客。” 正是這次偶遇,大方、好客的夏力哈爾和湖畔美麗景色給李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月,完成旅行的李咏平再次來到賽裏木湖畔。“整整一個月,我在這裡感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回到臺灣的李咏平把想法告訴了父母。2013年1月,27歲的臺灣姑娘李咏平飛越千山萬水,來到天山西部南麓的霍城縣果子溝牧場。

  與李咏平相處的這一年多,夏力哈爾已經不抽煙,也不喝酒。他放養著80多只牛羊,冬季還做著生意。看到夏力哈爾的努力,母親、舅舅和從哈薩克回來的大哥都十分欣慰,積極幫助著這對新人。

  對於女兒的選擇,作為母親,來自臺灣的江女士用“百感交集”4個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因為他們倆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差異太大,將來生活會面對各種困難,我心里舍不得。” 江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曾一直在反對,但是拖了一年多,還是改變不了小女兒的想法。“畢竟女兒已經長大成人,我和她爸爸、姐姐還是要尊重她的。”對準女婿夏力哈爾,江女士説“他人穩重、忠厚、單純。兩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姻緣,要靠自己去發展、改善。”

  圖為:篝火晚會上的年輕人

    圖為:篝火晚會上的年輕人

  一個普通的哈薩克族小夥迎娶美麗的臺灣姑娘,這對夏力哈爾的家人來説是值得驕傲的事,這場婚禮得到雙方親友和霍城縣果子溝牧場婦聯、工會的鼎力支援。按照哈薩克族的傳統禮節,男方長輩向女方父母不但贈送了一匹伊犁馬、馬鞭和一頭新疆褐牛,而且還贈送了哈薩克族的傳統服裝、花帽、披肩。每位親友也有禮物。

  婚禮上還舉行了阿肯彈唱、民族舞蹈表演、刁羊、姑娘追、篝火晚會等娛樂活動內容。應李先生和江女士的邀請,夏力哈爾和李咏平將於11月赴臺灣探親。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