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陶藝家王素梅首次“登陸”辦展

2014年10月16日 07:4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陳小願)“我是礦工的孩子,創作彩瓷一開始是為了生活,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創作,希望用這種藝術美化世界。”

  “臺灣陶藝家王素梅琺華彩瓷藝術展”15日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首次“登陸”辦展的王素梅接受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當天共展出60多件作品,包括鎏金青瓷、鎏金彩瓷及多元結合創作的作品。其中一件展品上繪有“臺灣雉”圖案,這是寶島特有的亞種鳥類。王素梅表示,希望在傳統圖騰範疇中加入創新元素,給北京民眾帶來驚喜。

  14歲就開始接觸陶瓷的王素梅告訴記者,自己的創作源於自學,沒有師承門派的包袱,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創作。雖然踏足陶瓷這個領域是為了生活,但此後數十年的創作過程中,她漸漸喜歡上這個靠自己雙手就能創作出美麗作品的工作。年過半百的她現在希望通過創作及展覽,讓更多人注意到琺華彩瓷這種工藝。

  琺華彩瓷亦稱法花器,古代時在坯件上擠粉泥以裝飾,並輔以藍、綠、黃、紫、白等多種釉色為基調填出底子和花紋,入窯燒成低溫彩釉陶瓷器。琺華彩瓷出現于元代中後期,至明代時用途較為廣泛,但清朝雍正以後逐漸停造。

  本次展覽由北京市臺聯和臺灣精瓷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臺灣的工藝美術發展,既具有深厚的中華歷史文化底蘊,又堅持推陳出新,在設計思想、材料應用、技術手法等方面都呈現獨有的風貌,形成鮮明的臺灣特色。王素梅的作品結合青花瓷、鎏金、琺華彩瓷的技藝,創造出精美絕倫的琺華彩瓷,使得這一與“唐三彩”齊名,卻自清代中期後逐漸失傳的中國傳統陶瓷技藝重放光彩。

  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主辦方表示,期待展覽讓大陸民眾進一步了解臺灣工藝美術成就,加強兩岸工藝美術界的交流,為今後兩岸工藝美術領域的合作與産業發展搭建平臺。(完)

[責任編輯:馬一娜]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