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第四屆海峽論壇:一場兩岸人民大交流的嘉年華

2014年07月29日 11:13:25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6月的廈門花團錦簇、生機盎然,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就在此間召開,兩岸同胞聚集在八閩大地,敘親情話友情,歡聲笑語不斷,喜訊快事不斷。一系列推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新政策、新舉措陸續出臺,一場場緊扣民風民俗和鄉情鄉誼的主題活動紛紛上演……海峽西岸成為了兩岸人民大交流、大聯歡、大融合、大合作的嘉年華。

  這個兩岸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參與界別最廣泛、涉及範圍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今年已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岸和平論壇召集人吳榮元認為今年提出的主議題“匯聚民意,共謀福祉”比之第三屆的“聚焦基層、共用成果”再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他説,匯聚民意體現了海峽論壇對兩岸基層民眾呼聲的重視,共謀福祉則是對海峽論壇未來強大生命力的保證。

  心靈相通 人心所向

  “我心內思慕的人,你怎樣離開阮的身邊,叫我為著你,暝日心稀微,深深思慕你,心愛的,緊返來,緊返來阮身邊……”第四屆海峽論壇“中華情海峽緣”綜藝晚會上,來自臺灣的熊天平與來自大陸的楊洋組成的海峽夫妻組合用歌聲詮釋了兩岸同胞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隨著兩岸的大交流,兩岸往來越發便捷,像熊天平楊洋一樣的海峽夫妻也是越來越多。據國臺辦發言人楊毅日前透露,從兩岸交流開放以來,兩岸婚姻已經超過32萬對,並正在以每年1萬對以上的速度增長。

  這其中,每一對兩岸配偶都是兩岸親情的傳播者,也是兩岸民間交流的推動者。他們影響著千百萬親朋好友,使更多的兩岸民眾彼此深化了解,消弭隔閡,增進友誼。

  正如大陸配偶、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副院長王曉華在第四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所説,“兩岸婚姻的配偶雖只是平凡的夫妻,卻肩負著兩岸和平的重任。維護好兩岸和平發展局面,既是兩岸配偶親人共同利益所繫,也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責任。”

  海峽夫妻用自己的小家庭體現了兩岸的大融合,見證了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堅實腳步,開啟了更加春光明媚的時代。

  文化為根 連接兩岸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親情,骨肉相連。相同的文化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紅線,超越了時間與空間,連接著兩岸同胞,將我們的心緊緊拴在一起。

  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副秘書長廖俊傑在兩岸僑聯和平論壇上以兩岸共祭“開漳聖王”為例指出,“開漳聖王”文化作為祖根文化,已成為很多臺灣同胞及海外僑胞思念故鄉的精神寄託,成為兩岸同胞聯繫親情鄉誼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紐帶。

  “開漳聖王”是後世對漳州首任刺史陳元光的尊稱。西元669年,陳元光作為首任漳州刺史南下雲霄,開創漳州,被後世尊稱為“開漳聖王”。此後,其後裔經由漳州向廣東、臺灣和東南亞衍播,並到處立廟祭祀,形成一種祖根文化,在臺灣有著大量的信眾。

  “歷史文化是我們最重要的根,兩岸同胞以文化為媒,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拉進了彼此的距離,擴大了心與心的交流。”廖俊傑對記者表示。兩岸共祭“開漳聖王”正是兩岸大交流中的一個縮影,體現了兩岸基層互動交往,體現了兩岸民眾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惠澤兩岸 共謀福祉

  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海峽論壇取得的共識,催生了一系列惠及兩岸民眾的政策和措施出臺,為兩岸民眾帶了實實在在的和平紅利。

  國臺辦主任王毅在本屆論壇大會上宣佈了八個方面的對臺惠民新舉措,涉及臺胞在大陸就業和大陸居民赴臺遊、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進口臺灣大米以及促進兩岸教育、科技合作,增設兩岸交流基地等方面,引起了廣泛迴響。

  兩岸和平論壇召集人吳榮元表示,不管是簽注有效期延長還是臺胞證號碼的加注,都讓臺胞在大陸的生活便利性增加了。臺灣人的就業、就學以及相關社會保障,都在變得越來越“國民待遇化”。“但是這些還不夠,我們也希望臺胞證等證件能讓我們像港澳同胞來大陸一樣,刷個IC卡就能便捷通關。” 其他各項惠臺政策,也讓吳榮元感慨“很給力”。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基層。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稱讚海峽論壇是最具有廣泛性、草根性的兩岸民眾交流平臺。而海峽論壇也在用切實履行著關注民生、傾聽民意、匯集民智的承諾,用實際行動在兩岸民眾心中播撒希望的種子,隨著兩岸同胞的共同精心培育,已經結出了纍纍碩果,相信這棵希望之樹會越來越茁壯。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