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四地首次共同舉辦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研討會

2013-07-24 08:4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建築遺産再利用研討會23日在天津開幕,由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共同舉辦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研討會尚屬首次。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表示,堅決反對再利用僅為私人或某個群體服務的貴族化傾向。

  他指出,建築遺産再利用的價值在於在建築遺産保護與城市建設的矛盾間建立了相容並存的關係,既維繫城市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又使建築遺産再次融入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成為具有活力的、與城市共同發展的一部分。為促進這項工作健康發展,他提出在堅持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的前提下,建築遺産再利用要堅持以人為本,確保共建共用,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尊重多樣性,鼓勵探索。

  根據大陸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為76萬多處,其中建築類遺産總數達40萬處,同時大陸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因此建築遺産保護的任務不僅繁重而且緊迫。

  在勵小捷看來,在建築遺産再利用過程中,凡是能夠用於文化展示的就不用於商業目的,凡是能夠堅持公益性的就不搞經營;需要和有條件進行産業開發的,優先安排文化旅遊和創意産業;適合商業用途比如餐館、旅店的,也要注重突出建築遺産的歷史、地域價值與特色;無論何種形式都不能違背公民教育準則和社會道德底線。“堅決反對再利用僅為私人或某個群體服務的貴族化傾向”。

  臺灣文化資産專家施國隆、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以及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吳衛鳴等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辭。

  研討會聚焦“建築遺産再利用”這個主題,以“分享、交流、發展”為宗旨,圍繞建築遺産再利用的原則和方式、支援政策和管理模式、利益相關方的合作機制、社會效益及展望等四個主題,展示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建築遺産再利用的成果,交流實踐經驗,以期通過建築遺産再利用,探尋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的平衡發展之路。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天津市人民政府、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共同主辦。(記者 應妮)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