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綠色轉型加速度

時間:2014-03-31 10:34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進軍號,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用制度保護生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多彩貴州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更加強大的動力,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綠色“磁場”魅力盡顯

  如果僅僅按GDP衡量,貴州在全國很不起眼,但如果用生態衡量,貴州卻在全國很“貴”。隨著中國改革向縱深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將成為貴州發展的新機遇。

  今年9月,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正式掛牌成立。“光電産業對環境要求很高,貴陽正是我們想找的地方。”中關村光電産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斌對記者説。最近,他一直忙著推動北京的一些企業往貴州發展。

  在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的建設過程中,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明確提出:“這次科技園簽約,我們要求所有項目必須是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製造業。”據了解,科技園成功簽約106個項目,投資總額為465億元,沒有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

  就像一個強大的綠色“磁場”,貴州吸引著高端人才、綠色産業、高新項目以及休閒度假者紛至遝來。今天,生態立省、綠色轉型已成為貴州的新名片。

  今年10月21日,富士康公司正式落戶貴安新區。富士康專門為貴州量身定制了“第四代綠色産業園”,園區分為電子資訊産業園、節能環保産業園、國際數據中心、養生樂活産業園、戶外體育園、數位內容創意園、富貴安康生態小鎮7大項目。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表示,産業園將把生態環保的理念貫穿于園區建設、生産的全過程,以科技創新為依託,以環保智慧型電子産品為主業,助推貴州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預計園區2016年將實現總産值500億元,2018年實現總産值1000億元。

  8月16日,全國露營大會在貴州六盤水召開。人們驚訝地發現,“南方煤都”六盤水正在瀟灑轉身為“中國涼都”。六盤水的變化,正是貴州著力打造旅遊産業升級版的一個縮影。過去5年,貴州全省旅遊總收入、旅遊接待總人數年均增幅分別達29.4%、27.9%,2012年,全省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9%。
綠色家園精心守護

  嘗到綠色轉型甜頭的貴州人,更懂得精心守護綠色家園。作為全國第一座生態文明示範城市,貴陽在全國率先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率先推出生態法庭、生態審判庭。12月1日,《貴陽市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規定》將正式實施。今後,未經允許在濕地公園游泳、洗滌、亂扔垃圾等,最高可處以200元罰款。

  今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貴州舉辦了首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這是我國目前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論壇每年舉辦一次,交流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綠色發展的實踐經驗,展示發展成果,推廣典型案例。這一高層次論壇,將成為貴州建設生態文明的強大“智庫”。

  礦産等自然資源豐富的貴州,正在積極探索如何避免開發過程中造成污染、破壞綠色家園。今年初,貴州省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了“貴州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該中心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和轉化平臺。

  建設美麗鄉村,對農村人口比例較高的貴州來説,是守住綠色家園的另一個關鍵。10月中旬,貴州省出臺了“實施四進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大行動計劃”,以使農村人居環境有一個質的飛躍。據介紹,六大行動包括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到2017年,6項行動將累計投資1422億元。

  綠色發展合力創造

  對於發展的迫切性,貴州人民有格外深刻的體會。全國14個連片貧困地區貴州就佔了3個,要儘快擺脫貧困,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就必須牢牢扭住發展這個主題。靠犧牲環境換來GDP,貴州人堅決不要。如何在生態文明框架下加快發展,儘快突破交通落後和貧困人口多這兩大瓶頸?貴州人民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這正是對綠色發展難題的最好回答。

  10月下旬,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設貴州畢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畢節發展現代農業有效地集聚土地、裝備、資金、科技、資訊、人才等要素。園區將起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的作用,這也是“人口、生態、扶貧”三位一體的“畢節模式”新的探索。

  10月28日,渝黔高鐵遵義段正式開工,至此,貴廣、長昆、渝黔、成貴4條高鐵均已開工。據了解,貴廣高鐵將在2014年通車。在未來的3到5年時間裏,隨著高鐵陸續建成,貴陽到重慶、成都、長沙、昆明等周邊城市的時間都將縮短到2小時左右。處在西南和華南、西部和中部十字路口的貴州,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