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小城鎮扮靚生態貴州

時間:2014-03-31 10:19   來源:經濟日報

  入夏的貴州高原,四處綠波涌動、生機盎然。

  地處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縣肇興侗寨,恬靜安詳。幹欄式的吊腳樓,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杉頂覆小青瓦,古樸美觀;勤勞的侗家男女在田間勞作,侗家娃兒在河中嬉水,老人在風雨橋上乘涼話家常,聽蟲鳴鳥叫、看流水潺潺,愜意無比。

  這個被譽為全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之一的肇興鎮,是貴州目前重點打造的100個示範小城鎮之一。如今正以特色、綠色、低碳為主導,以弘揚侗族文化為抓手,以建設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示範旅遊景觀型小城鎮為目標,建成人們休閒旅遊的侗族文化體驗目的地。

  和肇興鎮一樣,在貴州的群山懷抱中,一座座獨具特色的生態小城鎮建設正悄然興起,演奏著一首激越的綠色交響。

  綠色引領 突圍“鄉村貴州”

  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可用來承載産業和人口的平地很少,土地資源十分稀缺。與全國相比,貴州的城鎮化率僅有35%,低於全國15個百分點,仍是“城市中國”的“鄉村貴州”,諸多因素使過去的高原山區在城鎮化發展中舉步維艱。

  對此,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一語破的:“貴州欠發達,表現在農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鎮化。”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説,加快貴州城鎮化進程,差距在小城鎮,潛力也在小城鎮。要通過小城鎮這個大平臺來實現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

  2012年初,國務院出臺的支援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國發2號文件提出:推進城鎮化進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貴州省委、省政府將城鎮化作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促進“鄉村貴州”向“城市貴州”轉變,從而實現貴州高原山區的跨越發展。

  貴州明確了小城鎮後發趕超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貴州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過程,實現綠色引領,將小城鎮建設納入“5個100工程”,提出到2015年建成100個特色小城鎮。突圍“鄉村貴州”的進軍號角已然奏響,100個示範小城鎮建設正緊鑼密鼓地在貴州各地展開。

  依山就勢 彰顯地域特色

  藍圖已經繪就,建設正當其時。全省上下,一片建設小城鎮的熱潮正隨之興起。結合山的優勢,貴州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時而動,走特色山區小城鎮道路。

  陳敏爾説:“貴州與平原地區小城鎮建設相比,我們要從山區城鎮的特殊性和山地特有的自然條件入手,深入研究和把握城鎮發展與山地生態系統的關係,在小城鎮規劃和建設中因山制宜、依山就勢,切實保護貴州的青山綠水。”

  依山就勢,貴州小城鎮建設不“攤大餅”,追求“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貿則貿、宜遊則遊,注重特色發展,彰顯自然景觀、建築風格、民族風情和文化品位特色。

  以玉屏大龍鎮為代表的交通樞紐型城鎮著力發展物流倉儲業;以臺江縣施洞鎮為代表的旅遊景觀型城鎮發展民族工藝品加工,興辦鄉村旅舍;以仁懷市茅臺鎮為代表的綠色産業型城鎮打造世界知名的綠色小城鎮;以息烽縣小寨壩鎮為代表的工礦園區型城鎮建成迴圈經濟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以遵義縣蝦子鎮為代表的商貿集散型城鎮把小辣椒做成大産業;以大方縣黃泥塘鎮為代表的移民安置型城鎮培育了消費市場和勞動力資源……

  貴州在小城鎮規劃和建設中因山制宜、依山就勢,在建設特色山區小城鎮的同時,還切實保護了貴州的青山綠水。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