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催生新的綠色夢想

時間:2014-03-31 10:33   來源:光明日報

  7月19日至21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作為全國唯一的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貴州再次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從畢節試驗區的成功崛起,到“爽爽貴陽”的華麗轉身,再到“多彩貴州”的精彩亮相,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正成為一個符號,向人們詮釋著一種理念,一種模式,一種現象。

  以史為鑒: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回顧歷史,18世紀興起的工業文明,帶來了人類的巨大發展,但人類無限度地獲取和利用自然資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森林和草原退化,濕地面積縮減,給人類生存和文明帶來嚴重威脅。

  一組數據清楚地表明人類在環境問題上面臨的挑戰:

  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70億增加到80多億,其中3/4將生活在城市。增加的10億人口將給交通基礎設施、水和能源的供應,以及廢物處理等帶來更多的難題。20年後的地球將會是什麼樣?會不會充斥著不斷擴張的城市、資源爭奪戰,以及環境災難?

  如今,人類生態保護意識已經覺醒,全球正在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的階段,推進和實現生態文明是全球共同使命,是社會各行各業的共同使命。
綠色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為政府、企業、專家、學者等各界人士探討生態文明、加強交流合作、展示實踐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橋梁。會議形成的成果和共識,對建設生態文明起到了推動作用。

  5年前,生態文明貴陽會議進入大眾視野。5年後,“綠色經濟”“綠色行動”“綠色變革”“綠色轉型”,人們耳熟能詳。連續成功舉辦4屆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經國家批准升格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成為繼博鰲亞洲論壇之後又一個得到中國政府支援、國內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

  2009年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在睿智的交匯中,初步凝聚起對“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大勢的深刻領悟。會議發表的《貴陽共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不是選擇之一,而是必由之路;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觀念和文化轉變、産業轉換、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方方面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既是擺脫目前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010年,以“綠色發展: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強調,不僅把生態文明作為一種理念,而且要作為一種行動指南,作為一種道德標準,把科學的、生態的、綠色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轉變為實際行動。

  2011年,在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上,來自多學科、多界別的嘉賓一致認為,應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互動雙贏,開創一個全社會人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2012年的貴陽會議是全球率先回應“裏約+20”峰會精神與成果的首個綠色發展千人大會,充分展現了中國對世界發展潮流的回應和引領。

  201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站在更高的起點引領著可持續的綠色變革與轉型。

  國際合作:實現綠色生態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永續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戰略,是文明形態的遞進和豐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保證。

  19日,“節能減排公益與社會責任”分論壇、林業與生態文明論壇及碳市場分論壇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舉行。此次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在討論如何調整及治理我國自身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在強調國際合作。

  上世紀後期以來,國際社會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森林文書》《瀕危野生種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荒漠化公約》《濕地公約》等國際性公約以及履約行動已將生態保護納入了全球政治議程。這充分表明,全球已經開始探索和實踐生態友好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努力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倡導樹立生態友好型社會價值觀,積極推動生態友好型政策體系建設,科學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大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這一主題充分體現了世界發展潮流和我國發展的實際;這一主題展現出該論壇的前瞻性、思想性、實踐性。3天的會議,與會嘉賓必將碰撞出生態文明的智慧火光,為建設生態文明引領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具有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共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嶄新的文明時代——生態文明時代必將到來。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