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定海三總兵:浴血奮戰六晝夜 忠藎可風氣長存

2018年10月26日 13:48:00來源:新華網

  “忠藎可風”——在浙江舟山定海竹山山頂,為紀念定海總兵葛雲飛、處州總兵鄭國鴻、壽春總兵王錫朋而建立的祠堂裏,這樣一幅匾額挂在三人塑像的正上方,人們的思緒不禁回到了170多年前……

  1840年9月26日上午,英艦29艘,運載4000多侵略者向定海城集結而來。三鎮總兵分守要地,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守曉峰嶺,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守竹山門,總兵葛雲飛坐鎮土城。在與英軍交戰三天后,清軍的裝備明顯落後,要想取勝亟須外援,貪生怕死的浙江總督余步雲卻坐視不救。

  9月28日,激戰進行到第3天,英艦摩底士底號、哥倫拜恩號、復仇神號駛進,攻打曉峰嶺,開炮三四百發,王錫朋率部隱伏石崖反擊,無一傷亡。後來,英軍50余人駕駛舢板船,由竹山門登陸,被鄭國鴻率部放抬炮擊退,殺傷多人。

  29日、30日兩天大雨不止,平地積水盈尺,給定海守軍作戰和生活帶來了極大困難,敵我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三總兵仍堅守國門,殊死抵抗強敵。

  連續五天五夜交戰,清軍死守陣地,英軍洋槍大炮難以攻克。10月1日晨,風停雨止,英國侵略軍利用大霧掩護,傾巢出動,從曉峰嶺西面登陸,一路攻土城,一路攻曉峰嶺,一路攻竹山門。

  從鹽倉登陸的英軍向曉峰嶺猛攻。總兵王錫朋首當其衝,指揮將士奮力戰鬥。英軍步步緊逼衝上山,王錫朋振臂一呼,壽春兵戰火齊發,英軍驚潰四散。

  驍勇善戰的壽春兵,在守衛曉峰嶺的爭奪中,敢拼敢殺。當時,英軍驅使著閩、廣收買來的亡命之徒打頭陣,自己則躲在後面放冷槍,並配合炮擊,分批輪番進攻。

  王錫朋身先士卒,左衝右突,奮勇殺敵。英軍大隊逼近,部屬亦先後陣亡,王錫朋不幸中炮,一腿打斷,但他仍手舉大刀,砍殺蜂擁而來的英軍數人,後英勇殉國,曉峰嶺失陷。

  當英軍攻上曉峰嶺後,找到王錫朋總兵的屍體,便在其屍體上持刀亂砍,直至血肉模糊,辨認不清。道光皇帝得知王錫朋慘死的消息,為之動容,專門為他寫了祭文。他是三總兵中犧牲最早的一位,也是唯一沒有找到遺體的一位總兵。

  後來英軍沿曉峰嶺山脊南下,向竹山門進攻。鄭國鴻遭到前後夾擊,官兵饑餓疲憊交加,連日大雨衣甲盡濕,但仍往返泥濘的山路,同心協力全力反擊。在得知王錫朋戰死、曉峰嶺失守後,鄭國鴻知戰事嚴峻,隨即將大印交給部下,衝入敵陣。雖受傷數十處,仍揮刀奮力拼殺,直到被子彈擊穿胸膛,壯烈犧牲。

  在土城作戰的葛雲飛,知道了曉峰嶺、竹山門失陷和王、鄭兩總兵殉國的消息,感到形勢嚴峻,即從懷中取出印信,給隨從親兵轉交大營,又對同鄉親兵説:“這是我盡忠的時候了。我家中還有八旬老母,她老人家知道我死了,一定會非常悲痛,請你為我多多安慰她;並轉告我的兒孫,一定要繼承我殺敵衛國的志向。”

  這時,從竹山門山頂下來的侵略軍蜂擁而至。葛雲飛揮舞大刀率先衝出土城,轉戰兩裏多路,一口氣追殺到竹山門山麓。他的頭面右邊被斫,受創40余處,滿身濺滿了敵人的血污,仍然堅持血戰到底,最後被子彈擊穿胸口,戰死在竹山峧土城下。葛雲飛壯烈犧牲後立於山崖不仆,手擎寶刀作殺敵狀,左目霍霍如生。

  定海三總兵率部抗擊英軍入侵,血戰六晝夜,終因彈盡援絕,同日壯烈殉國,全國上下為之震驚,道光皇帝揮淚下旨:“俟定海收復後建立專祠。”定海三忠祠因此成為昭忠揚烈之處,定海三總兵的英勇衛國事跡,仍在廣大民間流傳。(新華社杭州10月24日電 記者黃筱)

[責任編輯:張露露]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