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川臺教育工作者聚集一堂 首次聚焦“中等教育”

2017-07-18 16: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7月18日成都訊  “以臺北為例,穿上建國中學的校服,是否坐地鐵都有人給你讓座呢。”7月14日,在成都師範學院,正在臺上演講的臺灣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竑濬的一句話逗樂了在場聽眾。他説,在臺灣,也同樣面臨著擇校熱的問題。

  當天,2017年川臺中等教育交流合作論壇在成都市溫江區舉行,這是川臺兩地首次就“中等教育”主題進行專題研討。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四川省教育廳巡視員胡衛鋒,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原主任秘書劉奕權,四川省教育專家、成都師範學院校長陳寧出席論壇。20余名臺灣教育專家、中學校長和18名四川教育專家、中學校長齊聚一堂,共論教育之“道”。論壇還吸引了50多名臺灣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參加。

  論壇上,臺灣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竑濬、臺北市公私立學校協會副理事長邱馨儀、四川省教科所高中教育研究室主任吳中林、成都師範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鄧達等兩岸教育專家做主題演講。兩岸教育專家和中學校長還分成三組,圍繞“兩岸高中生的升學及就業選擇”、“兩岸青年社會公益與服務實踐的推動與發展”、“兩岸素質教育的發展模式與契機”三個議題進行分組討論。

  中等教育聚焦高中階段,兩地學生都面臨著升學還是就業的選擇,論壇的舉行可謂恰逢其時。來自四川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2016年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人數比例為1.15:1。“就職業高中來看,臺灣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四川省教育廳巡視員胡衛鋒説,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中職教育的理解和認識還存在著偏差,都需要轉變觀念。“不盲目追求高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如何協調?如何完善中職教育?”在本次論壇與後續探討中,他想從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原主任秘書劉奕權説,此次來川,他最關心教育思維、學生升學就業輔導、師資隊伍的重整、教師教學心態與方法的與時俱進等領域的探討。“一味追求明星學校,對學生沒有好處。升學還是就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他表示,四川和臺灣雖然有不同的教育基礎和條件,但是學生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彼此互相交換意見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當天,論壇圓滿閉幕。三個討論小組代表分別對交流座談成果作了分享報告。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閉幕式上致辭,總結了論壇成果。他説,論壇凝聚了兩岸中等教育學界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反映了兩岸師生、家長的共同心聲,為推動兩岸中等教育交流合作、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為臺灣學子、家長尤其是臺灣中學生深入了解大陸高校,今後可能選擇到四川、到大陸求學就業開啟了新的認識窗口,並提議雙方共同努力,把川臺中等教育交流合作論壇持續辦下去,形成一個深化兩地教育界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動;呼籲兩岸教育界共同維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幫助青年朋友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共同關心兩岸青年的學習、就業和創業,表示四川將為臺灣青年來川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論壇結束後,臺灣教育專家、中學校長、師生和家長代表一行還前往成都菁蓉小鎮參訪,了解四川青年創新創業環境和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創業就業相關政策;參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川內高校,與學校有關方面舉行交流座談,了解大陸高校辦學特色、招生政策等情況。

  論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指導,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四川省教育廳、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聯合主辦,成都師範學院協辦。(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論壇上致辭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在論壇上致辭。(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川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