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金素梅與她的“孩子們”再聚北川

2017-07-14 15:35:00
來源:
字號

高金素梅女士孩子們在一起合影

  台灣網7月14日綿陽訊  7月9日至10日,臺灣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前往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為她助養的“5.12”地震災區羌族貧困學生發放2017年度助養金,與孩子們共用團聚的歡樂。

  心繫災區、傾情資助,給孩子們的不僅是希望還有力量

  7月9日晚,綿陽市副市長趙迎春會見了高金素梅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謝高金素梅10年來堅持不懈助養北川縣地震災區20名羌族貧困學生。他説,自2008年8月以來的10年裏,高金素梅女士與助養的孩子們心手相牽、彼此關愛、相互鼓勵,共捐贈助養金達75萬餘元,不僅讓孩子們走出了地震的陰影,更得到了學習知識、改變命運、重獲新生的希望。

  “我現在還深深記得2008年第一次到北川地震遺址考察時的情形,那種傷那種痛,沒有經歷過那場地震的人是不會理解和體會的。兩岸一家親,我們都是一家人,為災區的孩子作一點貢獻既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的責任。”高金素梅説。

  四川省臺辦交流處處長白剛代表省臺辦向高金素梅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説:“高金素梅的愛跨越了海峽兩岸,拉近了臺灣與綿陽北川的距離,也架起了兩岸同胞守望相助和心靈溝通的橋梁。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真諦。”

  十年磨一劍,看著孩子成長成才,高金素梅滿滿的欣慰

  7月10日上午,高金素梅女士助養北川地震災區羌族貧困學生2017年度助養金髮放儀式在北川縣舉行。省臺辦交流處處長白剛,綿陽市臺辦主任陳福林、副主任唐位中,北川縣委副書記文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宏參加儀式。高金素梅助養的孩子們早早來到會場外等候久別一年的高媽媽。

  “通過您的資助,您20個孩子當中考上大學或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有4人,今年參加高考的有2人,且高考成績優異,分別報考了四川理工大學和中山大學。餘下的孩子最小的也已經上高二了。”北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宏一一介紹著受助孩子們的情況。

  高金素梅仔細地聆聽著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情況,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説:“看著我的孩子們一個個慢慢長大,有的正砥礪奮進、勤於學習,有的已經結婚生子、當了母親,有的已經參加工作、回報社會,我心裏也是滿滿的欣慰。以後我十多個孩子中,女孩子們還將嫁給心儀的男生,男孩子們將迎娶心愛的媳婦兒,到時候我們的大家庭就不只是這20多人,我們的大家庭會越來越大,我們相信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幸福。”

  話家常、品農家宴,滿屋的歡笑渲染“家”的溫暖

  “高高的山,潺潺的水,我們在北川和你相會;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羌家兒女多麼幸福。”與高媽媽每年的相會,孩子們都會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慶祝。

  為表達對高媽媽的思念,孩子們爭先恐後將自己挑選和準備的羌繡、臘肉、土特産以及親手製作的手工項鍊贈送給高媽媽。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陳瑞峰還特意邀請高金素梅女士一行以及其他受助孩子們前往自己位於北川禹裏鄉石紐村8組的家中烤肉串、做農家飯,表達自己對高媽媽的感謝之情。

  “知道高金素梅女士要到我們家做客,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一大早我就上山去採摘了野菜,還宰殺了家裏的土雞,準備了臘肉。我們要為她準備一頓美味的家宴。”陳瑞峰媽媽激動不已。

  高金素梅助養的年齡最大的孩子張森焱,也抱著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前來看望,為高奶奶送去一份意外驚喜。高金素梅將孩子抱在懷裏,看著可愛的小寶貝,不僅親手為小孫子戴上金手鍊,還送上了大紅包。“大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很想親手將自己的女兒嫁出去,但由於工作原因沒能參加,非常難過,只能委託林怡君助理前來道賀。但是今天這個驚喜太大了。去年我還是高媽媽,今天我就升格成高奶奶了。這份喜悅只有我和張森焱的家人才能體會。”高金素梅激動地説。

  每次相聚總是那麼短暫,午飯後,高金素梅不放過任何和孩子們交流的機會,傾聽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未來的計劃。孩子們也用各種方式向高媽媽彙報一年來的成長。陳潔詩曉用薩克斯為高媽媽演奏了一曲《感恩的心》,四川師範大學法語專業大二學生陳皓月向高媽媽暢談著以後爭取赴法留學的想法,其他孩子們有的吹奏口琴展示才藝,有的學用結合表演幼師講課情形……石紐山間歡歌笑語,高媽媽與孩子們的深情在禹鄉的高山間回蕩。(台灣網、綿陽市臺辦聯合報道)

高金素梅女士助養北川地震災區羌族貧困學生2017年度助養金髮放儀式在北川縣舉行

高媽媽聆聽著孩子們過去一年的成長、經歷和感悟,引導孩子們積極向上,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責任編輯:川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