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南投縣基層代表參訪團赴四川參訪(組圖)

2017-06-08 15: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南投縣基層代表參訪團赴四川參訪

參訪團一行在成都規劃館合影。(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6月8日四川訊 5月30日至6月6日,由臺灣社區協會代表、中小企業主及村長等組成的南投縣基層代表團一行35人赴四川交流參訪。短暫的8天時間,代表團一行自成都出發,參訪了樂山、宜賓、瀘州、內江和自貢等川南五市,了解了各地特色文化、川南經濟區的規劃發展及基層社區、村鎮建設情況。參訪團團長張育全説,期盼四川的同胞們也能來到南投,繼續此行栽下的友誼,讓它開花結果,為兩地民眾增了解,為兩岸和平盡心力。

  感受厚重歷史,品味人文四川魅力

  樂山是參訪團的首站。船遊三江之口,瞻仰樂山大佛,步上峨眉之巔,朝拜普賢道場,近看群猴跳躍山林,親近峨眉自然風貌,參訪團充分感受到佛禪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

  見過佛家風采,又尋道家精妙。離開樂山,參訪團一行來到宜賓市翠屏區哪吒行宮。參訪團一行津津有味地聽取工作人員介紹哪吒行宮的由來,聽聞此地是臺灣南天門太子宮黃樟先生尋夢中場景所發現,紛紛讚嘆神奇。鬥拱雕棟之間,飛檐翹角之下,部分團員虔誠地向太子殿內的哪吒像敬獻香火,祈求家人健康,四海平安。山門前留念時,許多團員依依不捨,直言這次參訪了解之後,下次要帶家中哪吒神像再來。

  在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化中心之一——李莊古鎮,團員們先參觀了李莊鎮同濟社區,了解社區日常工作運作等情況。從社區出來,參訪團沿著青石板路一路前行,參觀國立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等10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抗戰時期遷駐李莊的舊址,感受這裡所涵養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等知名專家、學者與李莊割捨不斷的情緣。

  來到內江市,團員們漫步一座座古色古香的隆昌石牌之下,仿佛穿越時光,走在成渝古道,牌坊上一行行字跡、一座座浮雕,無不體現出石牌坊文化內涵的獨特魅力,讓參訪團成員們切身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壯行與慷慨悲歌;參訪團走進古宇湖北入口廣場,參觀了孔子雕塑,遊覽了碧波盪漾像日月潭般的古宇湖。在張大千紀念館,參訪團成員們深深為大千藝術震撼,時不時駐足用手機拍下一幅幅大千畫作。

  在川南五市的中心——自貢,參訪團一行著重了解了當地鹽文化。首先是千米深古井鹽——燊海井,當看到自貢還保留著十九世紀初,典型的清代井鹽生産現場的佈局和風貌,採用傳統的煎制方法生産食鹽的灶房,以及櫃房和鹽倉時,頓感興趣,特別是在了解到該井是採用中國傳統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于一八三五年鑿成,井深一千零一點四二米,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時,大家驚嘆不已。

  走進中國唯一的鹽史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參訪團成員興致勃勃地詳細觀看井鹽鑽井、採鹵、輸鹵、制鹽的生産工具和設備,鹽業生産經營過程中的契約、帳冊和當時採用傳統方式鑽井的原始記錄——岩口簿等鹽史文物。尤其是對珍藏的清乾隆年間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井鹽鑿治井工具130余種,約400多件,構思巧妙、製作精巧、種類繁多、各具神通的打撈工具和自貢古代鑽井技術無與倫比的精湛技藝讚不絕口。

南投縣基層代表參訪團赴四川參訪 

參訪團在峨眉山下合影。(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川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