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川宜賓抗戰文化古鎮成當地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17-03-03 09:41: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記者劉濤、宜賓全媒體記者徐偉、馮婉琳)記者今天從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臺辦獲悉,翠屏區李莊古鎮日前被確定為“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其獨特的抗戰歷史成為中國西部對臺交流交往活動的一條文化紐帶,這也是四川宜賓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裏,李莊發出了“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16字電文,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文化救國的歷史重任,接納了同濟大學等一批學術機構遷往李莊,為我國一批學術大家和無數的革命知識分子、愛國進步人士、熱血青年支起了安靜的書桌,築起了文化抗戰的銅墻鐵壁。由於內戰爆發,部分科研、學術機構和高等學府遷到臺灣,一部分又留在了大陸,傅斯年、董作賓、李濟、史惠順、李霖燦、趙元任、李光濤、勞乾等學術大家也隨這些機構和高校輾轉到了臺灣。

  “李莊在抗戰中淬煉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兩岸同胞中代代相傳,也因為那份深深的李莊情結,將李莊與臺灣同胞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李莊鎮政府黨史幹事潘成君告訴記者,李莊人民與臺灣同胞的那份情誼,一直沉澱在古鎮人民的心裏。淳樸的李莊人民通過傳承抗戰歷史、編寫抗戰鄉土教材以及修繕抗戰文化舊址等珍藏著這份歷史記憶,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早日實現統一大業、臺灣人民幸福安康。

  宜賓市和翠屏區高度重視李莊抗戰文化的研究和打造,以抗戰文化為載體積極搭建兩岸交流交往平臺,先後舉辦了“同根同源兩岸情文化抗戰李莊行”、“兩岸文化抗戰遺址參觀體驗”、“海峽兩岸文化抗戰論壇”、“中國李莊抗戰文化節”等大型系列交流活動,在兩岸都引起了熱烈的社會反響。而那些曾經遷駐到李莊的臺灣抗戰文化機構和抗戰文化人的後代,多次造訪李莊,為李莊抗戰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獻計出力,古鎮李莊成為了海峽兩岸的一座連心橋。

  兩岸同胞對李莊抗戰文化的認同,使得李莊成為兩岸同胞緬懷抗戰歷史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翠屏區委書記曾從欽今日表示,翠屏區將以李莊成為“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新的起點,大力發展李莊抗戰文化,凝聚記憶、認知、情感,進一步推動翠屏區和臺灣兩地在文化、教育、經貿、旅遊等多個領域的交流合作。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