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川藏羌地區地震災區重建主題文化交流在臺展開

2013-10-16 08: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四川藏羌地區地震災區重建主題文化交流在臺展開

  10月15日,2013阿壩藏羌風情文化圖片展開幕式在臺灣軍隊藝文中心開幕。圖為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副州長楊星(左),向臺灣退役著名軍事將領郝柏村(右)介紹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圖片。 陳立宇 攝

  10月15日晚,四川阿壩州民族歌舞團在臺灣軍隊藝文中心表演具有濃郁藏羌特色的歌舞。 陳立宇 攝

  中新網臺北10月15日電 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臺灣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主辦,高雄市臺海文經交流協會協辦的四川藏羌地區地震災後重建主題文化交流,近日相繼在臺北、臺東、高雄等地展開,將持續至22日。

  15日,2013阿壩藏羌風情文化圖片展在臺北軍隊藝文中心開幕。臺灣退役著名軍事將領郝柏村等出席開幕式並參觀了圖片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就發生在阿壩州所在的汶川縣。展覽中,一幅幅救災與重建圖片讓人彷如身臨其境,極具心靈衝擊力。郝柏村等在參觀時不時駐足詢問災區重建情況,表達關切。

  陪同郝柏村參觀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副州長楊星説:“我們是帶著感恩的心,前來感謝臺灣各界和民眾對我們阿壩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大力支援和援助。”

  當年為呼籲臺灣民眾捐款獻愛心,馬英九和周美青親自參加“把愛傳出去”募捐晚會,現場接聽民眾的捐款電話。在阿壩災後重建中,臺灣民間全力動員救援和賑災,紅十字組織、慈濟、法鼓山、佛光山等民間組織和宗教團體,更持續深入災區,展開新一階段的持續重建。

  楊星説:“我們同時也希望臺灣同胞從圖片中多認識阿壩州藏羌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鄉土、人文、風情,了解汶川大地震重災區5年來重建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5年來,阿壩州共建設和修復城鎮居民住房16.43萬戶、學校206所、醫療衛生機構189個,新建幹線公路1500多公里,創造了災後重建的奇跡。這其中也包括了臺灣同胞的支援。

  15日晚,在臺北軍隊藝文中心,阿壩州民族歌舞團的藝術家們表演了原汁原味,具有濃郁特色的藏羌歌舞,既有《草原上的卓瑪》、《吉祥鼓舞》這樣的原生態舞蹈,也有《羌家姑娘繡金匾》、《遠牧》、《嘉絨山歌》這樣的藏羌歌曲,還有《心想事成》、《因為有你》、《我們都是一家人》等感恩歌曲。

  阿壩藏羌自治州山靈水秀、民風淳樸,藏羌文化神奇古老,絢麗多彩,境內人文薈萃、底蘊豐厚,宗教文化多元包容,因而被譽為“民族文化大走廊”。神奇的九寨、絕美的黃龍、大熊貓故鄉臥龍、金色的紅原、潔白的四姑娘山……。

  楊星表示,歡迎臺灣同胞到阿壩州旅遊,去感受哪神奇而美麗的風景。

  據悉,楊星這次還將率交流團參訪台北紅十字組織、慈濟靜思堂以及9.21地震園區、寶島時代村等。團員在演出和交流之餘還將盡情領略寶島綺麗風光,深入體驗寶島人文風情,與臺灣民眾進行面對面的零距離文化交流。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成立於2001年6月,是由大陸文藝界、學術界人士組成的文化學術團體,以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民族意識等為宗旨,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積極向海內外介紹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