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燃情山水 擁抱親情——臺灣少數民族長老訪川側記

2012-05-21 08: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21日成都消息  “感謝臺聯讓我們擁有這麼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在西昌與彝族同胞的交流讓我永生難忘!”“四川讓我們印象深刻,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希望有機會再來四川!”日前,來自臺灣12個族群的38位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乘機離川返臺,為這次為期8天的四川參訪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8天時間裏,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走進大涼山,與彝族同胞交流聯誼,了解了四川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參觀金沙遺址、都江堰,遊覽樂山大佛、峨眉山,體驗了四川悠久的歷史文化、秀美的山川河岳;還走進水磨古鎮,實地感受到四川災後恢復重建取得的重大成果,探訪熊貓基地,近距離接觸到可愛的國寶大熊貓。8天時間裏,一路山水陽光,一路歡聲笑語。

  陽光山水情  兩岸同胞親

  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參訪團所到之處受到了各界的熱烈歡迎。5月6日一踏出成都機場,就看到了專程從北京趕來的全國臺聯副會長陳傑,帶領全國臺聯的同仁們,會同四川省臺聯副會長馮雪菊等手捧鮮花在機場出口迎候。熱烈的氣氛讓來自寶島臺灣的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一下子就感受到回家般的溫暖。

  當晚,四川省臺聯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晚宴,省臺辦巡視員楊永培出席晚宴並代表四川省臺辦、臺聯對參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她向客人們簡要介紹了四川省的基本情況,以及近年來四川與臺灣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及兩地人員往來等情況。她説,希望通過此次參訪架起兩岸少數民族間溝通的橋梁,進一步推動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最後,她和省臺聯劉琪會長分別用歌聲表達了對參訪團一行最熱忱的歡迎,贏得了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熱烈的回應。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區,到四川涼山與當地彝族同胞交流是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到四川參訪的重要活動之一。5月7日,參訪團一行從成都飛往涼山,剛下飛機就受到涼山州委、州政府的熱情迎接。當晚,涼山州委、州政府設宴歡迎參訪團一行,州委書記翟佔一、州長羅涼清致歡迎詞,他説,涼山與臺灣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涼山人民與臺灣同胞的感情卻情深意重。涼山有許多臺胞捐贈的學校,也有很多臺胞在涼山默默奉獻,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臺胞張平宜女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祝願,涼山與臺灣的情誼地久天長!

  在四川的每一天,參訪團一行都深深感受到來自大陸各界的親情、熱情與關愛。全國政協常委、全國臺聯副會長陳傑,全國臺聯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王華昱、副秘書長張薈,四川臺聯副會長馮雪菊,帶領全國臺聯、四川臺聯的同仁們全程陪同參訪。涼山州委、州政府,西昌市委、市政府為參訪團在涼山的活動精心設計,細心安排,副州長施遐、州臺辦主任王學謙、州臺聯副會長李貞慧等全程陪同。8天的參訪雖短暫,但留下的卻是難以磨滅的感情、感動和友誼。

  走進彝家寨  燃情大涼山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瑪瑙在一起,陽光和祝福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5月7日晚,被譽為“中國民族藝術之花”的涼山歌舞團為參訪團一行獻上了一場情深誼長、魅力獨特的專場表演,拉開了臺灣少數民族與彝族同胞交流聯誼的序幕。原生態歌舞《朵洛荷》、月琴彈唱《阿嫫妞妞》、摩梭舞蹈《甲搓舞》、女生獨唱《翻過一座山》……讓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沉醉在涼山濃郁的民族風情中。精心的編排,巧妙的搭配,熱烈而奔放的節奏,細碎而有韻味的舞步,令大家如癡如醉。

  “彝族歌舞的節奏是那麼歡快,彝族人民的情感是那麼熾熱,從這場演出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精氣神韻和文化尊嚴,非常值得我們臺灣的少數民族借鑒。”參訪團團長根志優(賽夏族)如是説。

  “舞者們的服飾、頭飾很多都跟我們臺灣的少數民族很像,很有親切感,也很有感染力。我們一定會將這場演出的票根好好收藏,因為這是我們最美好的記憶。”參訪團成員、阿美族長老張玉妹動情地説。

  彝族歌舞奔放而熱烈,彝家人民純樸而熱情。5月8日,參訪團一早就來到了西昌市唯一的彝族建制鎮——安哈鎮,走進彝家村寨,了解彝族的生活習俗和民俗文化。熱情好客的彝家人帶領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走進他們漂亮的彝家,向他們介紹彝族的生活習俗,農作物,以及彝族的服飾、民俗民風等。

  “彝族的文化跟我們排灣族很像,都崇拜太陽和雄鷹。以前有學者説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大陸遷過去的,但沒有可靠的證據。今天走進彝家,了解彝族,才發現我們是相通的。”排灣族頭目胡國輝深有感觸地説。

  “彝族的文化保存的很好,彝族的人民很受尊重。大陸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讓我們很受啟發。”參訪團團員、鄒族長老陳秀鳳如是説。

  在大箐鄉中心校,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深入班級,觀看各班的班隊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學校的發展情況,對涼山州民族教育的現有模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泰雅族長老梁玉水為中心校的孩子們吹奏起他最得意的口簧琴,用琴音告訴他們“小朋友們,我愛你們!”獲得了孩子們雷鳴般的掌聲。為了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還特意為大家送上了學習用品和臺灣地圖,“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棟樑之才!”……

  夜幕逐漸降臨,大箐鄉白廟村廣場上,熊熊的篝火燃燒起來,悅耳的月琴彈奏起來,伴隨著動聽的彝族歌曲,兩岸少數民族手牽著手,跳起歡快的達體舞。歡樂在大涼山瀰漫擴散,歡樂在同胞間接力傳揚。

  “對於這次有機會與彝族同胞交流,增進彼此的情感,我們非常興奮!”撒奇拉雅族長老努娃旦歐辜木的開心地説,“就像是回到家一樣!不管是器物、生活習慣,還是傳統藝術,很多都跟我們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的很像,讓我們有一種找到根的感覺!”

  錦繡天府美  文化巴蜀親

  “參觀都江堰,是我學生時代就有的夢想。這次終於成行,看到這個世界水利史上僅有的奇跡,真的是很震撼!”排灣族長老朱連濟説起都江堰水利工程嘖嘖稱奇。

  四川歷史文化深厚,山川秀美遼闊,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金沙遺址的神奇,都江堰的悠久,樂山大佛的神韻,峨眉山的秀美,還有憨態可掬的國寶大熊貓,為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勾勒出一個古老、現代、文明、開放的四川。而走進汶川地震災區,則看到舊貌換新顏,經濟快速恢復,人民安居樂業的重建奇跡。

  “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效率驚人,重建成果令人震驚,這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排灣族頭目林淑靜感慨道。

  水磨是羌族聚居地,走在水磨的小巷中,目力所及,處處是羌文化元素符號,無論是供奉在屋頂的白石,還是鋪在墻面寫意的雲朵、抽象的羊頭,無不體現著羌民族幾千年來的信仰和崇拜。對於大陸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尊重,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的支援和幫助,讓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羨慕不已。“現在臺灣的少數民族也在努力爭取,希望臺灣的少數民族地區有朝一日也能實現民族區域自治,以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文化,提升我們的經濟。” 參訪團團長根志優期盼地説。

  8天的參訪活動,充實而短暫,説起這次的參訪之行,大家意猶未盡,讚嘆連連。“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希望今後能通過加強交流促進兩岸少數民族的發展,共同提升少數民族的經濟,讓兩岸少數民族通過合作借鑒産生的産值共同行銷到全世界。”對於兩岸少數民族的共同繁榮,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們充滿了期待。(台灣網、四川省臺聯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