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專家斥資2億元打造“中國有機生態迴圈第一村”

2012-04-09 10:41:00
來源:南充日報
字號

  4000畝土地上:將崛起一個“有機王國”

  走進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兩座像是“二龍搶寶”的自然山體在淺丘壩上隆起,山腳下一條宛若玉帶的小溪穿流其間,雙龍橋村因此得名。

  在村子入口處,矗立著“中國有機生態迴圈第一村”的巨幅牌匾。敢於響亮地打出這樣有震撼力牌子的人,是來自於中國臺灣、畢業于臺灣嘉義大學農經專業的高才生林雲飛,他長期從事有機農業和創意觀光農業研究。這位憨厚樸實的中年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娓娓而談:用5年時間,把雙龍橋村打造成“中國有機生態迴圈第一村”。

  養在深閨人未識

  地塊依山造勢、土地隨坡調形,層層梯田映入眼簾。

  “我經過研究認為,搞現代農業不能片面地把一些小山丘用機械推平,這不僅增大農業生産成本,而且把土層破壞了。”林雲飛説,搞有機生態迴圈農業必須在保護地形地貌的前提下進行。記者發現,林雲飛發展有機生態迴圈農業首先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抓起,從土地培肥抓起。自從2009年底簽了土地流轉租賃合同後,翌年春天就開始對土地進行調形、培肥。

  記者在一塊空地蹲下,刨開土壤表層,埋藏在地裏的酒糟、波斯菊、芥藍菜通過發酵後,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強了土壤肥力。

  “以前這片地裏的泥土雨天成爛泥,晴天又硬得像石塊,改良後的土壤富含豐富的有機物,能夠為蔬菜、果樹的生長提供良好、充足的養分。”林雲飛感受頗深。

  “你為什麼選擇到西充發展?”面對記者的提問,林雲飛侃侃而談:2009年下半年,他先後輾轉到巴中、成都、樂山等地,在滬蓉高速成南段意外發現廣告牌上有一句廣告詞:西充——中國有機食品第一縣。於是,便來到了西充縣考察,覺得雙龍橋村自然環境好,適宜發展有機農業和創意農業,當年底便簽了在西充發展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的合同。

  2010年春節後,林雲飛帶著妻子、兒子進駐雙龍橋村。從那以後,他便起早貪黑對每塊地進行調查,發現這裡的土地缺鉀,必須從培肥抓起,防止土地板結。與農民一起下地勞動,他伸出一雙結滿繭巴的大手讓記者看,“繭巴已多厚了啊。”

  他帶記者參觀了規劃發展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的沙盤,花卉觀賞區、有機果蔬採摘區、休閒觀光旅遊區、農産品加工區……整個項目計劃投資2億元、面積達4000畝,目前,已完成投資6000萬元。整個項目建成後,年産值將達到1億元。

  水泥路環繞整個産業帶,長達3.3公里的河道整治已經竣工,人工湖四週鋪設了遊步道,每個區域用帶刺的玫瑰花作護欄,新農村建設綜合體同步推進。

  “起點高、創意好,以雙龍橋村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的示範引領,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3月28日,市委書記劉宏建在調研雙龍橋村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時,對其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給予肯定,希望業主把雙龍橋村有機生態迴圈農業打造成全市的樣板。

  築起農産品“品質安全墻”

  “政府打造環境,業主發展産業。”西充縣委書記韓倫紅擲地有聲。

  近年來,西充縣從政策支援、要素保障上對發展有機農業給予傾斜,充分運用項目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民間資金參與有機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投入,為業主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林雲飛表示,力爭在今年10月前,集生態有機農業、鄉村旅遊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基地正式向遊人開放。

  如何構築起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産品“品質安全墻”?發展生態有機迴圈農業,是實現農産品綠色生産的重要路徑。“用良心和道德生産優質農産品!”林雲飛坦言:園區所有的農産品將邀請歐盟認證機構進行認證。

  林雲飛的到來,對雙龍橋村農民而言,不僅僅是帶來致富的福音,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耕作理念,喚起了當地農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現在有數十位農民成為林雲飛旗下企業——四川雙龍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産業工人,許多村民從中學到了技術,掌握了SOP(標準作業程式)。當了幾十年農民的何仕俊深感傳統農業只能滿足“填飽肚子”,要想多掙“票子”必鬚髮展有機農業。他算了一筆賬:用傳統農業方式進行耕作,一畝地凈收入頂多不超過500元;如果發展有機蔬菜,一畝地凈收入可達6000元。

  在林雲飛的帶動下,周邊村民都前來取經,效倣土地培肥、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林雲飛毫無保留地為當地農民講解有機農産品種植技術,並免費提供蔬菜苗、果樹苗。

  成片栽植的臺灣紅心蜜柚、葡萄柚、綠色檸檬、甜柿子、蜜棗等名優水果樹達800畝。為了保持水果品質純正,讓這批水果樹適合這裡的“水土”,林雲飛對土地進行了長達10個月的培肥。“就土壤改良一項,每畝地投入將近3000元。”林雲飛介紹,為給果樹地培肥,首先在地裏種上芥藍菜,每週施一次富含微生物的有機肥,在芥藍菜生長最旺盛的時候,將500畝芥藍菜用旋耕機全部打爛在土壤裏作為改良土壤的有機質。

  “臺灣蜜棗預計明年就能挂果,5年後每株蜜棗樹的産量能達到50公斤以上。臺灣蜜柚、葡萄柚這幾個水果品種則需要3至5年後才能挂果。”林雲飛説,臺灣紅心蜜柚是晚熟品種,每年12月底採摘。而葡萄柚在歐美市場最暢銷,是預防高血壓的最佳水果,市場上每公斤可賣到60元。

  記者看到,園區裏的臺灣果樹苗長勢良好,果樹枝條已吐露新芽。在此後一段時間,每半個月,這批樹苗就需要“加餐一頓”有機肥,以滿足生長需要。

  晚熟絲瓜、水果南瓜、黃金水蕃茄、韭菜、大蔥、苦瓜等品種,都是從臺灣引入園區的新品種,目前已栽種300畝,清一色的露地種植,就是冬季也不採用大棚種植,讓其自然採光、吸收天然水分,這樣保持有機蔬菜的純正性。

  面積達200畝的花木産業園,各種花卉爭奇鬥艷,尤其是以玫瑰、玉蘭居多。一些城市綠化苗木和熱帶植物也在這裡“安營紮寨”。林雲飛指著山上成片的柏樹林説,這裡的生態植被以綠色為主色調,下一步準備在産業園四週山林裏栽植一些彩色植被,把雙龍橋村打造成“童話般的世界”。

  田成網、路相通、渠相連,這個産業園的基礎設施一步到位。去冬今春,林雲飛率園區工人到山頂上修建了20多口蓄水池,安裝環繞整個産業園的滴管設施和輸水自流管道,從而保證園區産業用水。

  與鄉村旅遊完美結合

  雙龍橋村四週山巒連綿起伏,形成的天然屏障有利於阻擋污染源。林雲飛説,南充這樣的丘陵山區晝夜溫差不大,又無工業煙塵污染,適宜種植臺灣高山茶,他先在雙龍橋村種植800畝,如果效果好的話,還將擴大種植面積。記者採訪的當天,有近百人參與栽植茶樹苗。

  發展觀光農業,他還將融入易經文化,建設八卦圖騰景點,全部用花卉藤蔓演繹。修建佔地200多畝的人工湖泊,形成多個小島,小島上建有咖啡館、酒吧,讓年輕人在這裡感覺到溫馨與浪漫。

  記者在規劃圖上看到,園區內還將修建鄉村旅遊酒店和休閒會所、高爾夫球練習場、觀光茶園、生態牧場,這樣的規劃展現出了歐洲農業的韻味。同時,與川北民間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完美結合,發展觀光農業,讓城裏人走進鄉村有一種懷舊的感覺。

  記者了解到,3至5年後,整個園區可吸納當地村民300多人就業,他們可以參與到旅遊服務、種植業、養殖業當中,每個人的勞務收入年可突破2萬元。

  “建設中國有機生態迴圈第一村的最大願景,是要讓這裡的農民富起來,讓城鄉居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産品,讓這裡成為鄉村世界的樂園。”林雲飛對未來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