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慈濟基金會9990萬美元什邡“造血”

2010-11-22 14:36:00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11月19日,臺灣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環保科技園在什邡市京什工業園內正式奠基。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繼投入4.5億元幫助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學校和民居後,臺灣慈濟基金會再度投資9990萬美元,在什邡市建設環保科技園,以“造血模式”支援災後重建。


  11月19日,臺灣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環保科技園在什邡市京什工業園內正式奠基,園區將引進臺灣的環保高科技,建設亞洲乃至世界環保園區的典範。據悉,該園區是臺灣慈濟基金會在祖國大陸投資的第一個項目,也是 “天府四川寶島行”活動的重要成果之一。


  開發“城市礦産”垃圾變廢為寶


  塑膠瓶、冷氣機、電水壺等廢舊小家電……這些大家眼中的“垃圾”,今後在慈濟大愛感恩環保科技園中將變身成為再生塑膠、再生玻璃、再生鐵、再生銅鋁。“利用高科技設備和技術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好比在開發城市的礦産一樣”。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説。


  該園區規劃的資源再生處理項目規劃有廢電器電子資源再生處理廠以及廢塑膠容器資源再生處理廠,都是符合節能減排、城市礦産、迴圈經濟等國家政策的鼓勵項目。


  據臺灣慈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一坤透露,項目建成後每年可以處理廢電器電子設備200萬台,廢塑膠容器2萬噸,結合慈濟基金會20年的環保專業經驗,通過引進低能耗、技術先進的設備同時導入現代化經營管理,使得資源再生化比例可高達90%以上,位居世界前列。


  推廣環保人文教育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


  科技園規劃的另一重要項目是環保人文教育園區。該園區將引進新的環保技術,提供研發、培訓、推廣及相關技術諮詢服務,借由引進先進的世界技術、管理服務並融合慈濟的人文教育理念,成為培養內涵人文理念素養、外涵充分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搖籃。


   “經由環保與人文教育的推廣,來促進綠色和諧社會的發展。”臺灣慈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一坤告訴記者,本項目建成後可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同時借由園區的示範效果,帶動當地及周邊環保相關産業發展進而推向全國。


  為什麼要建設這一科技園?王端正認為,愛護生命愛護地球就要節能減排,對資源妥善運用,使其迴圈再生。“我們希望四川地震災區人民實現‘安心、安身、安生活’,希望這一項目能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並帶來地方的發展與繁榮。”據介紹,園區不以賺錢為目的,贏利所得將回饋地方,用於災難救助、社會公益、環保教育、人文教育等。


  “把臺灣高科技帶進來,把這一園區建設成為四川典範,亞洲典範,世界典範。”王端正對園區的未來寄予厚望。(王小玲)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