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西安待了三天意猶未盡 這是一座“機會之都”

2015-05-26 10:52:00
來源:華商報
字號

  對話人物:胡志強,臺灣地區知名政治人物,1948年5月15日生於北京,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臺中市前市長,現任臺灣中時媒體集團副董事長。

  對話背景: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召開之際,胡志強率領由90多人組成的臺灣經貿文化代表團參會,訪問結束離陜之際,胡志強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貴賓廳接受了華商報、陜西日報和陜西電視臺記者的採訪。

  談陜西印象:

  “一帶一路”很可能使陜西從“大後方”變成“大前方”

  記者:第一次來陜印象如何?

  胡志強:意猶未盡,這次在西安呆了3天,還是不夠,我們熟讀中國歷史,很多歷史故事、人物經典都出自陜西,陜西人的熱情也令我印象深刻,我可能很快還會再來。

  過去我對陜西的最大印象不外乎文化、歷史和觀光,來西安後覺得這是一座“機會之都”,從西安出發,可以縮短亞洲與歐洲的距離,甚至可以把歐洲看成中國西北的“鄰居”,這是我最強烈的印象,經濟發展的新策略改變了世界地理,“大後方”很可能變成“大前方”,投資者從陜西可以直接向歐洲前進。我甚至想將來從西安發貨櫃列車到歐洲的時間,可能比到臺灣還短。

  記者:西安已經開通了通往中亞的長安號貨運班列,中國首個內陸型港口“西安港”也獲批,可以和世界各大港口開展物流貿易,將來臺灣的貨運能否通過西安運到歐洲?

  胡志強:這個(想法)應該越快越好,過去西安到歐洲的貨物走海運要繞道,需要35-50天,有了貨運班列後,走陸路直接穿過中亞就抵達歐洲,要快很多,將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免檢通關,會更快。我還了解到西安要打造歐洲特快列車,實現客貨兩用,應該儘快讓其開通。時間是金錢也是成本,省時省力就是效率,現在歐洲特快計劃5到10年內能實現15天到達,再爭取縮短到7天到達。這對任何企業都是不容忽視的機會,對臺商也是一樣,臺灣經濟是海島型經濟,我們一向注重海線運輸,將其作為臺灣經濟的“生命線”,現在我強烈主張,臺灣除了海洋視野,應因形勢變更,要有大陸視野。透過陸路運輸,地理經濟可以帶來更多便利和變革。臺灣企業和商人要及早規劃。

  談陜臺合作:

  臺灣的優勢産業服務業可和陜西一起推廣

  記者:對這次西洽會有什麼印象?“陜臺”經濟合作還有哪些空間?

  胡志強:西洽會的規模很大,參會貴賓國際化程度很高,西洽會的主要話題是“一帶一路”,我感覺大家都很重視這個戰略,希望中國政府能全力推動。

  陜西和臺灣的互動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比如臺灣的優勢産業服務業可以和陜西一起推廣,另外從天然資源到中藥材都有合作空間,我覺得所謂“水到渠成”,當西安港越來越順利的時候,各種工業投資會爭先恐後來,將他們的産品從這裡直接發往歐洲。

  現在貨運班列還是單向運輸,建議能加快國際貨運班列貨物的雙向運輸,使西安成為歐洲貨品來東方的主要進口地,通過臺灣方面的參與,政府釋放紅利,我認為一定會做得很快,西安歐洲特快專列也一定成為現實。

  記者:這次和榆林市委書記胡志強的會面很有意思。

  胡志強:大約6年前,有人給我遞了張“市長 胡志強”的名片,我説這是我的名片嘛,後來他們告訴我這是陜西的胡志強,我大吃一驚,我問他要不要來臺灣,他也很高興,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這次我來,還參加了榆林臺灣經貿交流會,他聽説我們臺灣的農業局長推銷農産品極為有名,就建議把臺灣的經驗帶到榆林,我同意了。我們都要做“行動派”,“強”“強”聯繫,我們的局長很快來。我們發覺彼此父母都很有遠見,給兒子取了個好名字(笑)。

  談城市管理:

  有錢修路沒錢給百姓養老還是痛苦

  記者:您有本書叫《市長如店長》,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地方都受影響,臺中市在過去5年一直保持了比較高的經濟增速,能否分享些經驗?

  胡志強:過去5年臺中市經濟總量的平均增幅在7.5%。很多政府都以為修橋鋪路這樣的硬體建設很重要,我做了13年的市長,是臺灣擔任市長最久的人,我認為硬體重要,軟體福利同樣重要,有錢修路、沒錢給百姓養老,還是痛苦。

  經營城市首先要關注市民的生活,生活品質好要有足夠的財政,臺灣把政府管理叫公共行政,商業界叫企業管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政府不擔心賺錢也不會倒閉,而企業最看重的是賺錢。我做地方政府長官時,也要考慮讓民眾賺錢,讓財政有錢。

  臺中怎麼做到財政這麼好?首先我讓大家都感到臺中是有希望的城市,如果不覺得有希望,他們不會來投資,臺中是臺灣第一個用開發成本賣工廠土地的城市,比如每一坪(相當於3.3058平方公尺)土地成本是4.18萬新台幣,我就按4.18萬賣,有人説鄰近市賣6萬一坪,我不要,因為我賺的是工作機會、繁榮氣象、還有稅收。我按成本賣,大家都搶著來,臺中越來越富,而且我搞建設完全不考慮選票,而是評估這項建設中財政會不會賺錢,老百姓會不會賺,是用企業管理的思維來管理市政府,這就叫“市長如店長”。我不會在企業投資時切你一塊“肉”,等你壯大了一樣有錢給財政。

  記者:很多人到臺中旅遊必去逢甲夜市,夜市是很多城市管理者的“心病”,對此您有什麼管理經驗?

  胡志強:我沒做臺中市長前,逢甲夜市曾是附近居民的噩夢,空氣污染、噪音、停車、臟亂都是問題,我上任後沒放棄過整頓的念頭,但整頓不能帶來生意的蕭條,整頓的目的是不臟、不亂、不影響公共安全、不影響交通,在這四大原則下,逢甲夜市整頓越來越好,垃圾要組成自治委員會自己清,人潮的管制、流動、卸貨都有一定程式。馬路中間不能擺攤。這證明一個道理,當東西有問題時就去處理問題,不要傷害其本質。

  華商報記者 陳琳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