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訪胡志強:“古老的絲綢之路復活了!”

2015-05-26 10:07:00
來源:陜西日報
字號

  ——訪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臺中市前市長胡志強 

  5月21日至24日,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臺中市前市長胡志強率臺灣參訪團90余人在陜參加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他直言,四天三夜的參訪行程讓他“意猶未盡,感慨良多”。5月24日下午,胡志強臨別陜西前,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接受了陜西媒體聯合採訪。

  “站在西安頭一轉,隔壁就是歐洲。”

  “我們熟讀中國歷史,對很多歷史故事、人物、景點都心有嚮往。沒來陜西之前,我對這裡最大的印象就是歷史、文化和觀光。因為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來過之後,我對西安的印象不再局限于之前了。”

  首次來陜,胡志強參觀了秦兵馬俑博物館、法門寺景區等景點,還參加了臺灣與榆林、銅川舉行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和項目推介簽約,行程滿滿。他坦言,此番來陜雖然一償夙願,但總覺時間不夠:“這幾天,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我在這裡切身體會到,地球上的地理是可以改變的,因為經濟發展的策略改變了地理。以前的‘大後方’變成了現在的‘大前方’,前進大西北的構想變成前進歐洲。這讓你忽然覺得,站在西安頭一轉,隔壁就是歐洲。”

  胡志強説,臺商以前來陜投資只著眼于大西北,“現在腳一跨就能到歐洲”,“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復活了,“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縮短了亞洲與歐洲的距離。”

  “搭上‘西安特快’,攜手向前發展”

  “西洽會上,大家最熱議的話題,就是‘西安特快’!”2013年11月,“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從西安發車,駛往中亞國家哈薩克。如今,這趟往來于古絲路沿線國家的列車日益繁忙,貨物目的地遍佈中亞,為生産、物流提供著更加便捷、高效的鐵路運輸平臺,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受歡迎的經貿交流“使者”。

  胡志強説:“這次參加絲博會,我見到中亞地區許多政要和客商。短暫的接觸,讓我覺得大家都很重視‘新絲路’的走向和發展。這些地方都是‘西安特快’要經過的國家和地區。以前,歐洲有一列‘東方特快’,現在,西安也有一列‘特快’。省時、省力就是效率,這更讓西安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機會之都’。”胡志強認為,“儘管海運是臺灣海島經濟的生命線,但面對大陸尤其是西安這個內陸城市的飛速發展,臺灣必須要有陸地視野,陸路運輸和交通將對臺灣經濟帶來巨大變革和便利。臺灣不能僅停留于過去的思維而坐失良機,要未雨綢繆,及早搭上這輛‘特快’,攜起手向前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賦予陜西産業與經濟光明的未來!我期待著地方政府這個‘火車頭’能夠全力推動陜臺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胡志強對陜臺交流合作寄予著期待。

  “抓住歷史機遇,迎接八方賓朋”

  “我來的時候在飛機上遇見一位在西工大進修的臺灣學生。她説現在來西安的機票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買。這就説明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水漲船高啊!所以西安更要發揮好區位優勢,做好迎接八方賓朋的準備。”胡志強説:“我們都要做行動派,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更加便捷鋪路搭橋。”

  “地球每分每秒都在運轉,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大陸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的快速開創令人咂舌,臺灣不能假裝看不到、固執己見甚至帶有偏見,應抓住歷史機遇,積極應對變化,尋求有利的平臺和出發點,創造機會,謀求共贏。”談及未來,胡志強説,陜西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與臺灣的互動還有很大空間:“臺灣服務業發展很快,這方面可以和陜西交流借鑒。在天然資源、中藥産業、農業等領域,陜臺還有著更為廣泛的合作空間。”他希望陜西能在勞力供應、土地供給、政策引導和支援等方面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讓陜臺合作不斷走向深入。

  臨別時,胡志強與大家相約:“今年11月,我會再訪西安!”

  本報記者 耿薇 實習生 陳卓珂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