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山東高校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研修學生交流心得

2016-10-11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11日訊 9月初,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40所駐魯高校的600余名赴臺研修生陸續抵達臺北、高雄等城市,在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44所高校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交流學習。近日,山東省臺辦派員到中國文化大學、義守大學看望了赴臺研修生,聽取了他們在臺學習、生活的初步感受和建議,現將在中國文化大學學習的部分研修生的發言和感受編發如下,今後還將陸續編發山東赴臺研修生的感想和體會。 (台灣網、山東省臺辦交往交流處聯合報道)

 山東省臺辦副主任曹曉武和臺灣義守大學副校長李樑堅等與山東研修生在高雄合影。(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劉含宇: 感受臺灣充實自我

  作為山東大學赴臺灣交流學習的研究生,我有幸來到位於臺北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與當地的學生一起,感受臺灣、了解文大。剛到臺灣短短兩周的時間,我對臺灣人、臺灣的大學以及臺灣當地風俗特色有著切身的感受。

  首先,説到臺灣最美麗的風景——臺灣人,真的是臺灣當地民風民俗的代表。他們的熱情好客,他們的禮儀習慣,他們的的秩序井然都無時無刻不感染著我。剛下飛機,文化大學接機的柯之文老師就讓我倍感溫暖,他的溫馨提醒,他的耐心解答,他的彬彬有禮,讓我這個

  出入臺灣的大陸生瞬間拋開了緊張的情緒。還有在地鐵站熱心幫忙指路的伯伯,在路邊熱情交談的老奶奶,以及在校園裏幫助我解答各種學習、生活問題的老師。他們都是臺灣人的代表,他們都是臺灣最靚麗的風景線。

  其次,説到臺灣的大學,不得不説我就讀的中國文化大學,它代表著臺灣大學的辦學特色。這個坐落于陽明山上的學校,無論是從建築風格上,還是從教育教學上都無處不體現著他的文化底蘊和辦學特點。復古的建築風格、踏實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我深深地愛上了這所學校。

  最後,説到臺灣的特色,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夜市文化。來到臺灣,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臺灣的夜市。那裏是臺灣飲食文化的聚集地,也是臺灣風土人情的絕佳體驗去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你會感受到臺灣人對於食物的態度與想法,也會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好客。

  半年的時間很短,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在學業上,不斷地充實自我;在人生閱歷上,不斷的豐富自我;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我,不枉此行。(作者是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閆蘊婷: 願兩岸關係持續向好

  距離來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交流已經十七個日夜了,這些天帶給我的,不只是視覺上的美麗盛宴,更有心靈上的洗禮。

  學校乃至整個臺灣綠化都很棒,從飛機上俯視,大部分都被綠色覆蓋,校園裏,四處蔥蘢的樹木搭配古色古香宮殿式的教學樓,臺北市裏道路兩旁斑駁的樹蔭,讓人心曠神怡;學生們都十分活躍,愛好運動,校園裏隨處可聽到他們爽朗的歡呼聲,不禁感慨這個崇尚“小確幸”地區的活力所在。

  公車上每個座位旁的下車按鈴,乘坐地鐵時的“博愛座”以及有秩序的排隊等候,交往時每人隨口説出的謝謝,充滿了溫情;老師上課風格很隨意,在尊重老師的前提下,師生就像朋友一般交往討論,授課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基本的文化課程,游泳、馬術、插花等課程也都有開設,真是多元並包。

  在這開放又有趣的氛圍下,自己感受到了臺灣的獨特魅力,能有此次親身經歷的機會,是自己的福報。願兩岸關係持續向好,更多人有機會開拓自己的視野,接受多元文化的相互影響,我想這也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呼聲。(作者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

  白曉鵬: 體味文化開闊視野提升自我

  從初來乍到的陌生與好奇,到現在的欣然適應,離不開老師們和同學們對我們陸生的處處關懷,不僅學習上給予最大的幫助,生活上給予最大的便利,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濃濃人情。

  颱風要來,會每天不定時給我們安全提醒,有事也會有陸生服務的老師幾乎24小時微信線上,週六週末,老師也會積極組織一起聚餐,帶我們各處遊玩,生日也會馬上給我們買蛋糕慶祝,總是讓人驚喜又感動。

  當然,我們在這裡,更重要還是認真學習,在這濃濃人情味中,去體味文化,不僅去感受這裡多元的美食文化,easy又小資的生活狀態,無數怡人的風景,還有這裡處處顯現的公共高素質,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去積極學習和感受這裡的自由多元的學術氛圍,陶冶其中,也學會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開闊視野。

  最後,也總是在感恩臺辦和文大給我們創造的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充當文化交流使者的同時,去感受文化差異和開闊格局,也提升自我,沐浴其中,也受益其中。(作者是濟南大學國企係學生

  王一凡: 學習娛樂兩不誤珍惜未來幾個月

  來臺灣已經一段時間了,剛來時的不安與不適正在漸漸淡去,下半年的學習生活已經慢慢步入正軌。

  首先是臺灣人。這幾天所接觸到的一些臺灣當地人還是很熱情的,有需要和疑問時,這裡的人一般都會給予你幫助與答案,而且在這裡語言溝通並不會有太大的障礙。臺灣的秩序非常好,任何地方,你都會看到排隊的人。

  其次是在這裡的生活。由於這裡空氣太過於潮濕,所以衣服比較難以自然晾幹,但是宿舍配有洗衣機與烘乾機,衣物的清洗不是什麼大問題。這裡的食物比較偏甜,但是食物的種類繁多,總體來説還是很可口的,我並沒有出現吃不慣的現象。宿舍不盡如人意,最大的問題是過於狹小,床也有些小,住在宿舍感到非常的壓抑。雖然學校在山上,但是出行並不困難。這裡公共交通十分普及,捷運公交車覆蓋全面。

  這次能有來臺灣學習的機會,我覺得我很幸運,感受海峽對岸的風土民情。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會學習娛樂兩不誤,珍惜未來幾個月的時光。(作者是棗莊學院學生

  寧 靜:與文大相遇好幸運

  初來臺北,這裡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説是陌生而又新鮮的。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它的魅力在於濃濃的人情味時不時所帶給我們的溫暖 。無微不至的的老師、熱心相助的同學、便利店裏隨時説謝謝的員工、計程車上愛熱心囑託我們的司機……這裡的一切又是這樣的儼然有序,捷運站裏、公交車站旁整齊排隊的行人即便是對於陌生人,這裡的人們都表現得十分耐心有禮貌,這都讓我們很快的熟悉了這座城市,並逐漸愛上這裡。

  與文大相遇,好幸運。文大所在的陽明山擁有全臺北最美麗的夜景,校園內的建築各具特色,充滿著濃濃的中國風。起初選擇來臺灣交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想體驗臺灣與大陸文化的同於不同,在教育方面,臺灣的課堂更傾向於小班教育,課堂中老師與學生有很多互動,常有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環節;在通識教育方面也很重視,體育不僅包括常見的運動,還包含保齡球、高爾夫等等;學校的圖書館藏書規模更是全臺數一數二,有24小時的自習室,各種學習資源一應俱全,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

  雖然這次交流學習只有短短的128天,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好好把握住這次的學習機會,在有限的時間裏,認識更多有趣的人,讀更多值得的書,看更多美麗的景,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作者是山東農業大學學生)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