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家底”被全面摸清

2021-01-20 14:18:00
來源:寧夏新聞網
字號

  12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自2019年底寧夏啟動黃河寧夏段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以來,目前已完成各項調查監測任務,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的“家底”被全面摸清。

  據介紹,此次調查監測南至中衛市南長灘翠柳溝,北至石嘴山市惠農區頭道坎北麻黃溝,沿河兩側至黃河標準化堤防外側坡腳10米及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外200米之間均為調查監測範圍,涉及全區10個縣(市、區)的196個行政村,總面積為87300.23公頃。調查監測以寧夏進行第三次國土調查統一時點更新遙感影像為基礎,按現狀認定地類原則,對調查監測範圍內的所有地類圖斑進行調查、核實和外業舉證,基本摸清寧夏段黃河流域各類自然資源分佈現狀、利用狀況、産權産籍等基本情況,以此繪製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管理“一張底圖”,建立起黃河流域自然資源“一本清單”,為我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一河三山”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可靠、真實的基礎數據支撐。

  “此次調查,我們不僅掌握了黃河寧夏段自然資源底數狀況,也借機會摸清了流域內涉及的交通、水功能設施及水資源狀況等更新變化。”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查人員除了查清流域內耕地、林地、草地、灘塗、水域和建設用地等各類自然資源的數量、分佈及利用狀況外,還進一步掌握了跨河橋梁、主要道路及取水口、排污口等水功能設施的數量和分佈,並獲取到黃河過境水流量和使用量等情況。同時,範圍內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魚塘承包權等各類黃河流域自然資源權屬狀況也被厘清,就連沿河景觀建築、濕地公園、動植物等濱河景觀及生物多樣性狀況等基本情況,也在這次調查中被一一核實。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和治理修復,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打造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讓“母親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