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內蒙古草原不再新上煤礦項目

2021-02-02 23: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呼和浩特訊(記者陳力)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保護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十三五”以來,內蒙古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建設成效顯著。林業建設、草原建設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覆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完成了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編制,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372個,全區50%以上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內蒙古取締違規佔用草原的旅遊景點397家,輝騰錫勒草原保護區風電機組開始拆除,額侖草原違規開墾開礦得到治理。完成營造林1373萬畝,種草1688萬畝,大興安嶺及周邊地區退耕還林、還草、還濕60萬畝。

  布小林表示,內蒙古要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加強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協同治理,恢復岸線生態功能。加強沿黃地區環境污染系統治理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培育非煤産業、非資源型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推動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打造“幾”字彎文化旅遊帶。

  內蒙古明晰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路線圖。制定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全面推行林長制、草長制、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生態系統重大保護修復工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實行污染防治精細化和差異化監管。嚴格控制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新建項目單位産品能耗必須達到國家先進標準,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限期達到國家能耗先進標準。建設綠色礦山,嚴格落實露天礦治理標準,最大限度恢復原貌。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開展用能權、森林草原碳匯交易試點,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綠色發展正在重塑內蒙古的生産佈局。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佔軍介紹,內蒙古將自然保護區內煤礦全部關閉,停止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礦山企業開採勘探活動。草原核心區煤礦、光伏項目到期退出,今後草原上堅決不再新上煤礦項目。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