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著名蒙古族詩人席慕蓉回鄉參訪

2016-08-31 13: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31日呼和浩特訊 日前,鄂爾多斯舉行成吉思汗祭祀中最隆重的查幹蘇魯克公祭儀式,臺灣著名蒙古族詩人席慕蓉回鄉參加,深切感受內蒙古發生的巨大變化,抒發詩人的家鄉情懷。

  “成吉思汗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吉思汗查幹蘇魯克大祭”榮獲全國“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4月27日,席慕蓉身著蒙古袍首次參加查幹蘇魯克公祭儀式,真情流露,虔誠敬仰,稱圓了多年的夢。

  十余天裏,席慕蓉在鄂爾多斯領略查幹蘇魯克公祭的盛況,感受祖先的神聖、海日汗們的純真、“粉絲”們的熱情,參觀了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中學、沙爾利格中心小學、巴音希利嘎查書敖包、康巴什新區,追撫內蒙古曆史的久遠滄桑,感受著城市構建中現代元素與草原文化的融合,讚頌著內蒙古民族教育事業的成果豐碩。

  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席慕蓉欣賞著造型別致的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品味著城市外在表現張力與飽含史實深遠寓意的內在;在鄂爾多斯學院,觀看藝術系師生編排的專場演出,零距離接觸馬頭琴、四胡、呼麥、鄂爾多斯舞、鋼琴協奏等民族藝術;在鄂爾多斯市蒙古族中學,傳統木工技藝馬頭琴、民族物品製作、蒙古摔跤、蒙語播音主持專業等民族課程設置,讓其領略了現代教育中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脈絡;在沙爾利中心小學,聆聽了近百年教育傳承的歷史積澱,第一次目睹孟和那順創造的蒙古文六種印刷字體;欣喜地見到了由1萬多塊刻有蒙古文圖書名稱石頭壘成的敖包,完全用心靈感受著民族文化的博大、和諧與自然。

  隨著“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的不斷推進,一幅幅環境優美、鄉風淳樸、民生改善、産業發展、生活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舒展開來,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席慕蓉來到了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神水臺村,既看到了潔凈的小巷、錯落有致的白墻灰瓦房屋,也看到了獨具農耕文化特色的小廣場、別致的房屋指示牌以及充滿生機的特色産業,切身感受到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幸福感的提高和鄉風文明的傳承。

  席慕蓉分別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做了題為《詩與原鄉》的講座,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每次講座,講堂內都座無虛席,過道內站滿了學生,吸引了上千名“粉絲”安靜而專注的聆聽,場外還有很多學生手捧席慕蓉的作品翹首以盼簽名合影,校園中這場面對面的交流,讓學子們感受到這位年逾古稀的臺灣詩人對草原濃得化不開的情結。

  同時,席慕蓉還與鄂爾多斯部分作家、藝術家進行了座談,交流對當代文學、藝術創作與民族文化傳承的看法和體會,她專注聆聽每一位發言者講述,感動於他們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感動於每年數百部蒙漢文著作的出版,感動於這些專家學者對民族文化的精心保護、不斷挖掘、豐沛發展和傳承弘揚。

  臨別之際,席慕蓉説:她還會經常回來,因為這裡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台灣網內蒙古臺辦通訊員 呂晨光)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