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冰火雨雪中羽化成蝶的愛情

2014-01-09 09:20: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海峽之聲網1月6日訊(記者景艷)2013年12月下旬的大連,一場大雪剛剛過去,天空的雜質仿佛被帶走了。晴朗的天空、溫暖的陽光,映襯著路邊的積雪更加純凈潔白,落光了葉子的樹榦枝枒儀態萬端。沿著一路“高尚住宅”廣告牌的引導,車子開進了位於甘井子的一個安靜的別墅小區。若不是那醒目的鼎溢實業大連韋嶧木業有限公司的招牌,我們一定會認為眼前這棟單體建築就是一個裝修考究的人家。走進大門,濃濃的暖意撲面而來,一塵不染的地板,充滿生機的綠植花卉,精緻的小藝術擺件乃至於陳列得體的木製品展示傢俱,處處都體現著主人的品位與用心。就在這裡,來自臺中的臺商吳文彬和他的太太張秀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一段臺商在大陸創業打拼的商海傳奇和一段幸福的兩岸婚姻故事由此展開。

  一場奇跡的火燒出的愛情


  在採訪之前,我聽人講了不少關於吳文彬的創業傳奇故事,説他如何從山洞起家,以100萬台幣將企業擴充到數以億計人民幣的資産,如何在火災挫折中東山再起等等,但是,當我看到他們兩個人同時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內心裏還是多少有點意外。我沒有想到的是想像中叱吒商海的吳文彬是這樣的低調詼諧又不顯山露水,而他的太太張秀芳是那樣的大方健談,儀態端莊、氣質出眾。二十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吳文彬怎麼認識了聰慧能幹的張秀芳,最終兩人又如何成就了這麼一段幸福美滿的姻緣?吳先生顯然對自己當年的慧眼識珠很自得。

  1991年,正是吳文彬在大連創業的時候,公司急需要用人,他就讓自己的員工到日本企業去“挖腳”。那時候,張秀芳剛從大連水産學院畢業不久,在大連開發區的一家日資公司裏任車間主任。她的同學找到了她。

  張秀芳説:“其實,我那個同學讓我上他那個公司的時候,我們倆只是為了演一場戲。因為同學説,‘吳老闆讓我給他找人,我要是不給他找的話是不是覺得我不夠意思,沒有完成老闆的任務?明天下午你請個假,去一下,願不願意那是你的事,我找沒找是我的事,你就幫幫忙吧。’所以當時也特別放鬆,去了之後非常輕鬆地聊了一下。”

  過,就是這輕鬆一聊讓吳文彬很滿意:“才貌雙全呀。”事隔三四天,吳先生就給張秀芳打電話約談了,地點很隆重地選在了當時大連最嚴肅、最有商務氛圍的機場咖啡廳。在這次談話中,吳文彬很誠懇地向張秀芳介紹了自己企業的情況和經營遇到的困難,表達了邀請她加盟的誠意。當張秀芳看到吳先生那位於山洞的公司的時候,內心裏已然是為其所動:“一個臺灣人那麼大老遠地來到這裡創業,真不容易。”但是,張秀芳當時並沒有一下子答應下來,而是決定以請假幫忙的方式先試試看。沒有想到這一幫就是“越幫越多,越做越深,越幫越想幫,就自然而然地就做下去了。”

  對於吳文彬來説,或許在他第一眼看到張秀芳的時候就有了特別的感覺,隨著工作默契的加深,他對這個美麗聰慧的女子更有了無法釋懷的情愫,這個三十齣頭的未婚男青年有一天終於鼓足了勇氣:“小張,下班你晚點走。我今天想找你談點事。”

  “這個事,我今天跟你講有點早,你作個心理準備。我想把你當太太。”

  那時的張秀芳,花季般的年齡,漂亮又能幹,身邊實在是不缺少追求者,自己在學校裏認識的,鄰居朋友介紹的,其中也不少才華出眾,品貌兼優的人,但是,她和吳文彬朝夕相處積累下來的惺惺相惜讓她沒有説出拒絕的話,只是,從工作關係發展到生活伴侶,她還需要時間。

  1993年的11月20日,張秀芳至今仍然很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那時他們倆第一次約會見面的日子。吳先生下班送她回家路上的一場火,讓他們的感情似乎有了天作之合的加持。

  “從我們公司到我家是坐701公共汽車,吳先生送我回家,我們一路就聊,那時年輕,盡説些不著邊際的浪漫的話。我當時就説:假如這車著火了怎麼辦呢?他説,我通過車窗第一個把你扔下去。我説:哦。沒有想到,不過五分鐘,真的著火了,火一下子從701車頭蓋子那竄起來了。當時車上的人都害怕,開始叫,開始擠。吳先生挺冷靜的,楞是把車門扒開,讓婦女抱著孩子先下,我那時候還站在後頭,吳先生真的把我從車窗扔下去了。我剛站好喘口氣説:這下好了。沒想到的是,這時候火突然滅了。”回憶起這件事,兩個人都認為是奇跡,這個奇跡卻成為兩個人二十年婚姻生活中時不時拿出來回憶品味的一件事情,陪伴著他們一路走來:“那一年冬天,大連的冰雪特別大,吳先生送我回家的時候,為了我把自己的手腕子卡折了。他不是一個很會表達的人,連求愛都是那麼簡單,但做事很真誠,沒有什麼花裏胡哨的東西;再一個,我媽媽也希望我找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人,好多因素綜合起來,讓我覺得婚姻就是緣份,沒有什麼理由。”張秀芳的臉上洋溢的是一种經過歲月沉澱之後的光彩。

  在風雪雨火中羽化成蝶

  就這樣,兩個人的愛情與他們的事業軌道有了自然而然的交集,就在張秀芳到吳文彬工廠幫忙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吳文彬的事業就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94年底,吳文彬原來只有幾十個員工的廠子就一下子擴充到了幾百人,源源不斷的訂單讓他們的生産晝夜不停,企業風生水起。也就在那年的11月6日,兩人到瀋陽登記結婚了。原本只計劃幫吳先生一個月的張秀芳最後長久地留在了吳先生的身邊,或者,她是在吳文彬為她打造的一個展翅飛翔的舞臺中找到了自己夢想實現的價值。

  二十多年來,吳文彬與張秀芳的事業越做越大。從租山洞到調味食品廠按自己的設想打造輕工廠房;從辛寨子由家村自己買地買房子蓋八千多平方米的廠房再到長興島打造澳克美家品牌生産基地;從玩具生産到木業生産,從傳統企業到環保産業,他們經歷了五次企業實力擴充,在業內國際市場上逐漸佔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這成了讓許多人驚嘆而羨慕的奇跡。但是,或許只有吳文彬和張秀芳自己才知道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

  “跟吳先生認識,到現在有二十幾年的時間了,從我跟吳先生在山洞開始做事起,我們就歷經過幾次羽化成蝶的那種痛,自然界中的風雨火帶來的災難我們全都經歷過了,所以災難挫折對我們來説那已經不算事了。”

  2001年,吳文彬和張秀芳在大東溝買了一個35畝的木材廠,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開始了經營産品結構的擴充,從玩具經營轉向木製品生産。沒有想到,12月26日晚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他們損失了數百萬,中斷了他們的夢想,看到燒焦的廠房設備,被迫停工的工人,許多人都説:“算了,不要做了。”但是張秀芳説:“不是説錢燒完了就不能做事了,因為這一路走來,我們都是從沒有到有。這麼大的廠房燒完了要還給人家,三百多員工的工資要發,火災的善後工作我們不處理就會留給政府。所以,一定要做下去。”於是,他們把三百多員工送到開發區的一個酒店裏住了一個禮拜,在這個時間中把廠房重新建了起來。在朋友和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不僅東山再起,還實現了在瓦房店的第四次擴充。

  2008年3月4日的風暴潮,一場風把吳文彬和張秀芳位於瓦房店的一萬平方米房蓋全刮掉了;緊接著,2009年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雨,把工廠墻壁衝垮了,大水只差一米就到了辦公樓。

  吳文彬説:“做到現在,可以説風風雨雨都經歷過了,破産的邊緣走過好幾輪,但是,在一塊土地上,如果經營得根深蒂固的話,是永遠都不會破産的。”

  張秀芳説:“智慧就是經驗,經驗就是那些所有帶來痛苦的過程。我現在回頭來看,非常高興經過過那些過程。一個人一定要經歷磨難,具備積極樂觀的健康心理,才能正視、面對及經營這些資源和這些財富,不然就沉不下來,差一步就熟不了。”

  雖然經歷了許多事,但是吳文彬和張秀芳的事業仍然是越做越大,説到資本積累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趕上了大連産業佈局調整,按張秀芳的話説就是抓住了政府政策的機遇:第一步趕上了甘井子的農村城鎮化,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進行了企業的搬遷改造;第二次就是借大連的工業向北轉移,抓住了零地價的政策機遇,進駐瓦房店;第三次是在大連臨港工業區形成之機,順應了遼寧沿海佈局的形勢,進入了長興島自由貿易區。而對於吳文彬來説,他認為作為一名臺商,能夠抱持著一種紮根的思想才是他在大連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不管是創業時期的精打細算還是“戒急用忍”時候的堅守不退,再到後來的千里躍進,他都沒有賺到錢就走的想法。

  “我們要有紮根的概念。這樣,就敢於對土地什麼的自己永遠的東西投資。如果只是來賺一下錢就走,就不會花那麼多的精力,就不會得到土地升值的好處。所以我現在不自稱臺商,我認為我是‘闖關東’,這麼解釋心裏就會坦蕩。男人的事業在戰場。所謂戰場,商人就是商場。不是説臺灣不好,而是説我們做這個事業,是我們自己人生的一個佈局,做一件事如果老想著回去就肯定做不大。”吳文彬説。

  吳先生説自己運氣好找了一位好太太,使得自己的創業過程少走了許多彎路。在銘殷塑膠有限公司工作時,吳文彬是老闆,張秀芳是助手。而現在的韋嶧木業有限公司,張秀芳是董事長,吳文彬是總經理。不僅如此,張秀芳現在還擔任著大連市人大代表、遼寧省婦女代表、瓦房店市政協常委等等職務,是全國女企業家協會會員、大連市工商聯常委、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多次被評為“十佳巾幗帶頭人”、“三八紅旗手”、中國企業家協會“傑出創業女性”等等,對於太太的優秀,吳文彬總是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她的強項比我多,她的弱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強項。比如她不記小事。我一般不太計較,所以生活會比較開心。”

  吳文彬幽默地説家裏是太太管大事,自己管小事。所謂小事,就是電燈壞了修一修,馬桶壞了整一整。“她主外,我主內,開疆拓土的事她做,鞏固戰場的事我做,大方向她定,我抓技術,抓工廠廠內的穩定性。我們分工很細,各司其責,在生活中用習慣和欣賞的眼光,就不會産生衝擊或隔閡。如果實在要吵架,基本上是吵工廠的事,不吵家裏的事。最後一般都是我退。”

  説到這,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張秀芳趕緊澄清:“這是吳先生謙虛。我們家的大事,我可能會去想一想,但最終拍板的都是吳先生。吳先生不好意思説我的弱點,其實我自己知道。比如沉著性、耐久性不夠。我跟吳先生的關係有好幾層:一種是工作上的搭檔。在工廠,前五年他是老闆,我是總經理助理,前十年是我搭檔他,後十年我越位了,我做董事長了,就抓一些戰略性的。可是在公司裏,有時候他們不知道我們倆什麼關係。談判的時候,我是董事長,他是總經理,我們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行使自己的職責,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是夫妻;還有一種就是導師關係。我大學畢業認識了吳先生,象國際貿易,經濟價值觀等等這些觀念以及實踐上的經驗大多是吳先生傳播給我的。所以,我跑得再遠,飛得再高,心裏都特別有底,因為我背後有一個把關的;還有一種關係是戀人關係。比如,我們每年都會抽時間去住五星級的賓館,去享受享受那裏的服務,換換腦筋,提升一下、調節一下,就我們兩個人。吳先生有時候非常單純,桑拿他從來不去,他理解不了。”

  吳文彬張秀芳家的墻壁上挂著兩人的婚紗照,有意思的是,裏面的主角並不是兩個,除了他們,還有一雙兒女,顯然是他們結婚好多年之後補拍的。結婚那麼多年之後還有這樣的回味,兩個人浪漫的情懷可見一斑。

  家的經營愛的延伸

  吳文彬與張秀芳的情感世界裏並不只有事業,他們的家庭經營之道也非同一般。雖然兩個人已經決定將大連作為未來生活事業發展的重心、百年之後的歸宿,雖然張秀芳至今仍聽不懂婆婆的閩南話,但是,作為一個臺灣的兒媳婦,每年過年,她還是會和先生一起回臺灣,和婆婆吃一頓團圓飯。説到這,吳先生的大男子主義思想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了:“過年都回臺灣過年,沒有特別的狀況,傳統的紀律是不能變的。”

  但是,體貼的吳文彬也從來不要求太太違心地去做一些事,不希望太太捲入臺灣社會複雜的政治生態圈,總是會小心翼翼地幫助太太避開一些敏感的場景:“至於閩南話,不必刻意去學,因為臺灣的外省人也不會講,而我在大陸也是臺灣來的外省人。這樣很多事就看開了。”

  張秀芳到臺灣,許多人知道她是人大代表,就會跑來看她,喜歡聽她講大陸的政治什麼的。可是,張秀芳説:“我一年到臺灣就呆個十天八天的,我希望不帶任何身份,哪怕不説話,什麼事也不做,就在客廳裏坐一會兒,也是一個兒媳婦。那個時候,我會把我所有的工作上的銳角都收起來,變成一個非常木訥的女性就可以了。”

  吳文彬和張秀芳有一雙讓人羨慕的兒女。女兒吳韋葶現在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係的學生,兒子吳韋嶧在大連十二中讀高中。談起這一雙兒女,夫妻倆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早在一年前,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非常自得地説:“以後中央電視臺要有一個臺灣主持,我女兒要上中國傳媒大學的。”今年女兒19歲了,果然考上了。吳先生説:“當父親的,心裏象牽著線,怕他們在外地生活,有受到打擊或是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一條短信或一個電話就會把他們的心情拉上來。無形的、隱蔽的戰線很重要。”

  早在兒子14歲的時候,吳文彬就時常帶著孩子們出國參展,美國、日本、德國、東歐,幾乎參加了全世界的大型國際展,有時還特意根據孩子們的假期為他們量身定做一些參展計劃。吳先生説:“參展,其實並不僅僅是為了客戶,更重要的是要帶他們見世面。布展、談判,一方面是展示我們的産品,另一方面也是培養自己的孩子。我帶兒子、女兒去參展,不住賓館,而是在展廳附近租房子,早上五點起床,讓孩子們要煮飯給我吃,然後走半個小時去地鐵站。展覽完了買菜,吃完飯,洗衣服、開會,列明天的計劃,一週下來,收穫很大的。”

  對此,張秀芳的註釋是:“他是把所有的興趣都融在工作裏,把工作的平臺打造了所有的興趣。”耳濡目染之下,17歲的兒子已經顯露了對家庭企業濃厚的興趣。

  從外表與性格特點上看,女兒更象媽媽,兒子更象爸爸,但顯然爸爸疼女兒多些,媽媽關注兒子更用心些,誰能説這愛不是夫妻之間愛的延伸呢?張秀芳告訴我,她給自己的公司擬定的“韋嶧”名字就是兒子的名字:“人家日本都有松下信,我一定要給我兒子弄點什麼。”

  從“韋嶧”到“鼎溢實業”,夫妻倆有一個計劃,就是準備在2018或2019年讓鼎溢實業集團上市,以木塑為主産業,帶動韋嶧木業,投入資本市場。“十八大召開之後會有一個調整期。2015年,大家可能想做事了,我就會伸腳,在遼寧地區我會做到五百家專營店,2015年我就要鋪,2017年我會把遼寧地區五百到七百家澳克美家全部鋪完。剛好這幾年,我們國家對於金融資本市場的建設,是我們的一個好機會。2018、2019,我已經具備了往資本市場走的基礎。我們這些實體企業會在這金融改革大發展的十年獲得機會,這都已經不是我們自己的,讓它平穩運作。最後就是社會的。”

  吳文彬的心裏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成為行業內的世界第一品牌:“我們這個行業,只要你有心,不管你在哪個地方,福建、上海、廣東或者大連,都是可以成功的,企業需要一個大方向,可能需要一百年才做成,但只要有目標就會有動力。怎麼讓老外來欣賞我們?要在國際市場讓他們覺得沒有我們不行,它的成長需要我們的成長。”

  張秀芳:“服務與反服務,需求與反需求,這不是我想活,而是你想活,你活需要我活,這樣依存關係才會讓我們的國際訂單源源不斷。內銷市場我們也要做,但是不急,要一個訂單一個訂單地做,做到客戶滿意,才會有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對於很多人來説,吳文彬和張秀芳這對夫妻都是讓人羨慕的,他們的家庭,他們的事業,乃至於他們曾經受過的挫折歷煉,都因為他們的心態與努力而變成的財富和機遇。説到婚姻的成功秘訣,他們共同的感受就是愛一個人就是給他需要的,就象張秀芳所説的:婚姻沒有什麼醜俊好壞,婚姻不是別人的是自己的,婚姻最重要的是適合,就是更多地去包容、理解、承擔。而把自己的愛情與事業的根紮在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壤裏,以主人公的心態去經營,或許也是這段跨越海峽的婚姻幸福美滿值得思考與借鑒的現實意義吧。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