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青年在廈創業方興未艾 找“大陸合夥人”接地氣

2016年04月29日 09:58:00來源:東南網

  找“大陸合夥人”接地氣 走更遠

  臺灣青年在廈創業方興未艾,先行者這樣説

臺灣青年在廈創業方興未艾 找“大陸合夥人”接地氣


王乃仙

臺灣青年在廈創業方興未艾 找“大陸合夥人”接地氣


黃威宇

  東南網4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自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成立以來,短短1年時間,以海滄的“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為排頭兵,各區青創基地星羅棋佈、成效明顯,幾乎整個廈門都被打造成為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兩岸青年在廈創業方興未艾,新來者和先行者都有各自體驗,但他們很明確——要想站穩腳跟,本土化很重要。作為過來人,已先行在廈門創業的臺灣青年給出建議——一定要採取引資金、找人脈的“接地氣”模式,在大陸創業才比較容易成功。

  新人創客 多取經才能少走彎路

  去年5月才從新北來廈門創業的咖啡師黃威宇堪稱臺青來廈創業的典型。1986年出生的他,十年前曾在廈門念過書,對這座城市有感情,後來回臺從事餐飲連鎖事業,“練就一身本領”,轉而投入發展前景更為看好的大陸市場,廈門成為他“登陸”第一站。

  黃威宇介紹,雖然十年前他曾經來過廈門,但這十年時間,大陸經濟發展速度太快了,一些資訊都跟不上。他早就聽説大陸對臺灣青年創業的扶持政策很多,然而去哪了解這些具體政策,他也沒有頭緒。後來,在確定自己想創業的地點在思明區之後,他敲開了思明區臺辦的大門,由此一步一步了解相關政策,從公司註冊、商標登記到住房補貼、稅收減免,都了然于胸。

  黃威宇表示,他很多臺灣朋友都有想到廈門創業的念頭,“因為這裡提供的政策很鼓舞人心”。對此,黃威宇認為,政策確實不錯,但國家級、市級和區級的青創基地,鼓勵措施有差別。每個人關鍵還是看自己想要創業的行業,再選擇相應的青創基地,每一個基地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

  所有這些東西,都要先行來廈門取經,如此一來,才能少走彎路。至於取經的渠道,現在各青創基地都有專門的對外服務窗口,像思明區和湖裏區就結合年輕人使用習慣,推出“思明區臺胞驛站”和“湖裏臺胞緣地”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兩岸創客服務資訊,線下還請來律師為臺灣創業青年講解相關法律案例。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