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片區:改革排頭兵 自貿再領航
24日,首趟“臺廈蓉歐”班列從廈門海滄出發,前往波蘭羅茲,意味著去年8月16日開通的全國自貿試驗區首趟中歐班列——“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起點正式延伸至臺灣,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這兩大國家戰略在廈門實現了“無縫對接”,“海絲”與“陸絲”在廈門交匯了。
大膽改、大膽闖、大膽試,自貿起跑之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有實力、有魄力。廈門片區結合美麗廈門戰略,建立由107項指標體系構成的具有廈門特色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加速了深化改革的步伐。經第三方對照世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評估,廈門營商環境排名從掛牌前的61位提升至49位。
牢記“自貿區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要大膽闖勇於創”,一年來,廈門片區幹勁足、成果豐。自揭牌以來,廈門片區推出了涵蓋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對臺交流合作、事中事後監管、法制化環境建設、引進人才等8大方面、194項創新舉措。福建省自貿辦通報的160項創新舉措中,廈門片區有80項,30項屬全國首創。其中“一照一碼”在全國複製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評為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兩岸青創基地獲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同時,作為深化改革的産物,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以機制體制創新為出發點,必將推動供給側改革。廈門片區通過優化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強創新驅動,優化供給結構,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産業、城市、社會加快轉型發展。目前,區內33萬平方米老廠房和廠區,變身為展示交易中心、創意中心,IOI棕櫚油、佳格葵花籽油、瑞聲科技、貝姆勒機電等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建成達産後可貢獻産值超過130億元。
“建設自貿試驗區既是特區先行先試精神的延續和深化,也是廈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搶抓發展的難得機遇。”在廈門市的領導班子看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多年來,充分發揮“試驗田”和“排頭兵”作用,始終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在此基礎上,“自貿時代”的廈門,也積極將全市的改革創新納入國家改革開放的戰略大局中,把自貿試驗區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改革任務,將全市各項改革創新工作統籌納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工作中。 (廖廖 許建民)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