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貴州省組團參加2015台灣美食展

2015年07月29日 10:28: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28日貴州訊 7月17日至20日,2015台灣美食展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作為唯一獲邀的大陸地區參展省份,貴州代表團在此次美食展上精彩亮相。通過豐富多彩的食材展示、美食展演體驗,讓臺灣同胞領略了多彩貴州的好山好水好生態和精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貴州小吃香氣四溢引食客

  臺灣美食展始於1980年,本次是第24屆。主題為“臺灣美好‘食’代”,更注重運用好的食材、食藝及食器,來展現美食的魅力。

  今年,臺灣美食展規劃了“食之藝”、“食之器”、“食之材”、“食之旅”和“伴手禮”五大特色展區和16個大型主題館,超過600個攤位,吸引了超過8萬人次進場參觀。

  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彩貴州”主題館分為舞臺區、廚藝示範區、食材展示區、觀眾體驗區、民族服飾展示區。通過不同的主題區域呈現貴州美食、美景、文化、生活之間的關聯,建構多彩貴州豐富多元的形象。

  走進以貴州傳統苗族村寨吊腳樓為特色的展館,木製建築呈現出空間的穿透感,曬乾的玉米、辣椒等懸挂在屋檐下,兩套完整的苗族盛裝展示其內,營造出濃濃的貴州民族地區生活氣息。

  展館入口,穿上節日盛裝的苗族姑娘和小夥子們,用悠揚的蘆笙曲和優美的舞姿,吸引參展客商和民眾關注。

  展臺四週,來自貴州的專業廚師現場烹飪腸旺面、牛肉粉、香酥鴨、酸湯魚等地方名小吃。鎮遠素席、赤水豬兒粑、青岩糕粑稀飯、鳳岡土家油茶傳承人製作出獨特的貴州小吃,香氣四溢,吸引現場試吃民眾排起長龍,多彩貴州館成為人氣最旺的展館之一。

  7月16日,“黔所味聞、多彩貴州——國賓飯店貴州美食節記者會”在臺北舉行,貴州聖灃酒店總經理盧永廉率領的廚師團隊,現場烹制了雷家豆腐圓子、酸湯魚、黔味活沙蝦等傳統貴州美食,為2015台灣美食展和“國賓貴州美食節”活動暖身。

  7月17日至26日,“國賓貴州美食節”在臺北、新竹、高雄三地的國賓大飯店同步舉辦,兩地廚藝高手共同製作貴陽絲娃娃、黔味炒蝦、都勻秘制排骨、貴陽豆腐丸子、凱里酸湯魚、貴陽腸旺面、花溪牛肉粉、天麻盜汗雞等傳統貴州佳肴,供臺灣民眾品嘗。

  “為了籌辦好此次美食節,今年4月,我們派出多名一流廚師到貴州實地考察、研習廚藝。”臺北國賓飯店餐飲部行政主廚林建龍介紹,此次美食節的部分特殊食材、香料專門從貴州採集,並由貴州廚師來臺傳授技藝。

  “這是我省首次以美食為媒向外推介和展示貴州旅遊。”省旅遊局局長傅迎春認為,美食展對於推介多彩貴州旅遊是一個新的平臺和手段,以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展示貴州之特、貴州之貴、貴州之美。

  傅迎春説,“能把美食展辦到如此有人氣、有市場、有推動力,辦到如此有理念、有內涵、有深度,從頂層設計到組織運作辦得如此細緻、精緻、極致,我想唯有臺灣。所以,學習借鑒臺灣辦美食展的經驗,包括從創意、設計、主題定位、運作模式到産業聯動等等,成為我省組團參展的主要動因。”

  省旅遊局副巡視員吳邁介紹,早在半年前,我省旅遊部門就開始籌辦此次美食展參展事宜。從廚師團隊、各地傳承人的挑選,到食材、食譜的取捨,都經過精心修改和反覆推敲,力爭通過這一高水準的美食展充分展示獨具魅力的貴州美食和文化特色。

  美食傳承人成展會明星

  這道菜是什麼做的?花椒葉也能吃?這個辣椒油是怎麼製作的,會很辣嗎?……在貴州展臺前,前來品嘗貴州小吃的臺灣同胞排起了長隊。大家一邊觀看傳承人的現場製作,一邊七嘴八舌好奇地詢問。

  “又香又糯很好吃。貴州20年前我去過一次,印象很好。衝著這地道原生態的貴州小吃,我還會約上朋友一起再去貴州。”在耐心排隊等待近半個小時後,臺北市民李文洪終於品嘗到了新鮮出籠的赤水特色小吃“豬兒粑”。

  穿上對襟襯衫,扎上藍色頭巾,來自赤水市大同古鎮的64歲傳承人陳克敏,站在展臺就開始動手製作。“糯米是我親自挑選洗凈,然後一點點細細研磨從赤水帶來的。我還帶來了上好的玉蘭片和芽菜。”為了參加這次美食展,陳阿姨接到參展通知就開始緊張地準備。

  連續參展4天,陳阿姨一共製作了300多個豬兒粑,一齣籠就被一搶而空。

  吃完豬兒粑,赤水市還給大家準備了粉紅色清涼的石斛花茶,葷素搭配,清新可口。

  赤水市旅遊局副局長廖泉梅介紹,赤水美食不計其數,在遊客口中口碑也很好。在省旅遊局的幫扶下,2013年起,赤水嘗試在大同古鎮開辦長街宴,如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每年參與人數都成倍增加,對提升大同乃至赤水的知名度、美譽度起到很好的推廣作用,很多遊客衝著吃上一籠正宗的蒸籠炸、豬兒粑而一次又一次到赤水旅遊。”

  珍珠香腸、芝麻丸子、蜜汁蓮藕、青燒獅子頭……這些平日裏很難吃到的鎮遠素席在臺灣美食展上一展風采。

  在展臺另一角,來自鎮遠縣的素席傳承人謝鳴成為臺灣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謝阿姨已有70高齡,每天要站五六個小時製作菜肴,還要不停接受記者採訪,真是累壞了。”鎮遠縣旅遊局工作人員龍佳心疼地説。

  “今天品嘗的這道用豆腐做的芝麻丸子,我認為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豆腐。”來自臺東的素食食客李秀文在電視節目中了解到鎮遠素席後,特意驅車400多公里趕到現場。“跑那麼遠真是太值得了。我一定要去貴州看看生成這麼好吃美食的地方究竟何等美麗。”

  鎮遠素席,起源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為鎮遠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因其繁複的製作工藝和對食材的極高要求,鎮遠素席已經瀕臨失傳的危境。

  謝鳴作為鎮遠素席目前唯一的傳承人,對素席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完整的鎮遠素席有40余道菜,從材料的準備到最後製作成席,大約需要一週的時間,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很多人都不願意學,覺得麻煩。加上很多食材現在都找不到了,所以更增加了傳承的難度。”謝鳴舉例,僅珍珠香腸這道菜,所用的食材就有糯米、豆油皮、麵粉、五香粉、豆干、陳年道菜等10余種,其中糯米就需要浸泡12個小時。

  “鎮遠素席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製作講究的是‘用心’,對鎮遠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沒有真誠的內心是做不好素席的。”謝鳴感慨地説。

  所幸的是,鎮遠縣正積極想辦法,努力把這一古老的素席製作工藝傳承下去。

  會展上,來自貴陽青岩古鎮的糕粑稀飯傳承人張必容、鳳岡土家油茶茶藝傳承人舒琴等貴州美食傳承人,也在現場展示了自己的絕活。

  以美食之名發現貴州之美

  剛剛在第十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上受聘為貴州旅遊發展顧問的臺灣觀光協會會長賴瑟珍,親臨貴州館一一品嘗貴州美食:“兩岸過去的美食交流,多半隻有廚藝,但食材也很重要,貴州此次就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食材食藝。”她希望以貴州無污染的新鮮食材來彩繪貴州旅遊地圖。

  賴瑟珍介紹,在旅遊業中,美食的交流扮演著重要角色。貴州由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濕潤清新的氣候孕育無數的奇珍異草,加上這幾年貴州對生態及少數民族文化的維護與努力成績斐然。因此今年臺灣美食展擴大展出內容、增加食材主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貴州,貴州也是這次美食展唯一大陸參展單位。

  在臺灣,美食是吸引遊客來臺觀光的主要因素之一,臺灣也因美食而躍上國際舞臺。美國知名美食旅遊網站票選全球十大美食景點,臺北街頭小吃名列其中;英國《衛報》選出2014年40個必到景點,臺灣也因美食之由躋身其中。今年6月,美國CNN票選全球十佳美食旅遊點,臺灣位列第一,上榜理由是:“臺灣美食融合多元風格,利用道地食材,從國民美食到夜市小吃,都讓人驚艷。”

  近年來,臺灣更是利用美食展、旅遊展等,將美食與旅遊的融合發揮到極致。隨著旅遊形態轉變,深度遊、體驗遊、低碳遊逐漸興起,臺灣旅遊部門以“美食+美景”的結合,利用美食展推出“食來運轉遊臺灣”活動,邀請各地推薦美食資源、優質餐廳、部落廚房等,推廣誠信、實在的地道食材、養生料理,並鼓勵遊客利用“臺灣好行”、“臺灣觀光巴士”等便捷的交通工具,響應低碳旅遊模式。

  這些,引發了貴州旅遊業者的深度思考。

  傅迎春説,“美食展對於我們是個新概念新平臺,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的資源價值。貴州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卻不知有如此厚重的內涵和外延,所謂食材與貴州大山有何邏輯關係?她的生態意義和文化價值何在?這一切都讓我們在備展過程中得以深化。美食讓多彩貴州更加精彩。美食展,對於我們是機遇、是借鑒、是改變,意義深遠。”

  貴州美食的吸引力已引起臺灣旅遊業者的興趣。

  臺灣東南旅行社適時推出“跟著大廚遊貴州”美食饗宴8日遊産品。“吃美食、賞美景、訪苗寨是這次行程的特色。我們特別邀請在臺灣經營貴州餐廳近10年的美食達人葉國憲為遊客説菜,用味覺感受貴州魅力。”,臺灣東南旅行社執行長胡蕙霞把産品宣傳冊帶到美食展現場,熱情地向觀眾推介。

  記者看到,這個産品包含了苗族長桌宴、屯堡將軍宴、新黔菜等特色菜肴。遊客還將參觀凱里早市,品嘗當地街頭早餐;遊覽安順夜市,感受風土人情;並由黔菜廚師親身教授、現場DIY製作黔菜等趣味環節。內容豐富、觀光與美食結合的産品設計,獲得不少臺灣觀眾的青睞。

  已在臺灣定居20年的南京人高桂英現場品嘗了貴州小吃後,坐下來細細研究行程:“我去過大陸很多地方,就是沒去過貴州,這個産品形式蠻新穎,既能遊山玩水體驗少數民族風情,還能品嘗美食體驗民情。”她當即與旅行社簽下了出行訂單。

  賴瑟珍表示,貴州與臺灣地理位置相似,自然稟賦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相近,兩地經貿、旅遊、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由來已久,日益頻繁。今後,臺灣觀光協會將加強與貴州的交流合作,希望兩地在生態旅遊發展、民族文化保護、特色旅遊産品開發等方面互學互鑒、分享經驗,攜手推進兩地旅遊業蓬勃發展。(台灣網、貴州日報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