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頂級臺灣醫療機構將亮相首屆昆明臺博會

2014年08月20日 14:56: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昆明8月20日消息 (記者 李健飛)臺灣的醫療美容在大陸有多強的號召力?看看臺灣明星的美容書、美容節目的熱門程度就足以證明。赴臺自由行除了感受島內旖旎的風光、誘人的美食、親切的服務外,赴臺健康醫美,更是許多大陸游客早就想一探究竟的。

  8月20日在昆明舉行的“臺灣醫療打造健康美麗人生”的座談會上,臺灣貿易中心就帶來了數家島內頂級醫療及醫美品牌,讓昆明市民可零距離無時差感受臺灣優質健檢及醫美服務,並籍此將臺灣自由行和醫療美容完全結合,來一趟深入的寶島主題遊。

  臺灣貿易中心王熙蒙副秘書長在“臺灣醫療打造健康美麗人生”的座談會上表示,臺灣醫療服務擁有世界級的技術水準。臺灣擁有傲視全球的醫療服務強項,包括:(1)臺灣於1987年成立東南亞第一個顱顏中心,唇顎裂修補成功率達100%。(2)臺灣的肝臟移植手術方面,手術後5年存活率達93.5%。(3)冠狀動脈心導管支架放置術成功率高達99%,併發症小於1%。(4)臺灣擁有獨步全球的冷凍卵技術,人工協助生殖之活産率達27.7%。(5)臺灣採用微創技術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傷口小、恢復快。

  首次來昆明的中國附醫國際事務中心行政長劉士銘向昆明市民介紹了臺灣優質的健康醫療服務。他説,臺灣有500多家醫院,診所有超過2萬家,擁有豐富且優質的醫療健檢資源。也正因為此,臺灣的醫療行業競爭相當激烈,每家醫院都力爭在醫療技術及就醫環境上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到視病為親、以客為尊。而相同的語言、飲食、生活習慣及文化背景,讓溝通沒有障礙。加之臺灣醫療服務品質更為人文化,醫療護理人員的服務親切舒服,醫院環境舒適,不像大陸三甲醫院那樣擁擠,及赴臺觀光旅遊加微創美容的價格只有去韓國的2/3等等,這些都成為吸引大陸游客赴臺體驗的重要原因。拿中國附醫來做個例子,目前為止,中國醫藥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針對“臨床醫學與藥學”的評比已經躍升到世界頂尖的200大,所以中國附近醫的中、西醫醫療服務,包括健康檢查、疾病治療等都擁有諸多優勢。

  來自臺灣鹿港彰濱秀傳醫院梁正賢總經理則在座談會上分享了臺灣微創手術與醫院資訊系統優勢。秀傳醫院很早就與法國的IRCAD合作成立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不僅有精湛的技術服務民眾,更關注病人術後的恢復情況,除了導入病人的電子病歷,同時更專注與醫療電子資訊系列的研發,以更好服務病患。

  臺灣知名的長庚醫院則請來了昆明當地曾赴長庚進行整行外科手術修疤,産科手術及精密健康檢查的孫氏姐弟三人,共同分享赴臺就醫經驗。

  多次跟隨臺灣貿易中心前往大陸各地推介赴臺觀光醫療的臺灣醫美生集團總經理顏佑亮也在座談會上跟昆明市民分享他近兩年赴大陸推廣的經驗:顏佑亮發現臺灣的許多醫療觀念和大陸不太相同,如來自江蘇的小朋友一齣生就罹患痣細胞瘤(黑毛症),有大陸醫師建議不要在年紀太小時進行治療,而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陳宏基院長則認為,年紀小皮膚延展性佳,自我修復能力好,宜儘早治療,結果原預估6個月完成的療程,3個月即完成赴臺治愈,成效佳。這樣的案例都只是大陸人士來臺灣使用醫療服務的一小部分,卻説明著臺灣的醫療水準深獲肯定。

  座談會現場,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濱秀傳醫院、臺灣生醫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和雲南的康生耳鼻候醫院、雲南瑪莉亞女子醫院舉行簽約儀式;臺灣的亞洲醫美集團與雲南澳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臺灣長庚醫院與昆明中英安琪兒婦道科醫院舉行簽約儀式,這標誌著臺灣醫療業者未來會和雲南當地醫療業者展開更深入更多元的合作。

  王熙蒙副秘書長告訴記者,臺灣貿易中心希望通過這樣的策略合作,提供昆明民眾赴臺醫療旅遊的諮詢及轉介服務平臺。未來除了會多做類似的推介醫療分享會之外,臺灣貿易中心還將協助臺灣的醫療業者,建立醫療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建構臺灣醫療旅遊平臺,服務大陸更多需要協助的患者,讓更多病患分享臺灣豐沛優質的醫療資源。

  背景資料:

  為了迎接更多有醫療需求的大陸游客,臺灣開放了醫療旅遊簽證,由臺“衛生福利部”公告核準的45家醫院,可以“健檢醫美”為事由,直接申請入臺證。大陸游客無需再參加旅行團、個人遊或借助商務考察簽注,便可直接通過特約醫院代為申請赴臺接受健康檢查或醫療美容,並獲得每次最多停留15天的簽注。同時,大陸開放自由行的城市居民,也可以透過自由行赴臺觀光醫療,截止目前,大陸游客赴臺自由行試點城市已為26個城市,至今年8月18還將會再開放10個城市赴臺自由行,它們分別是:大連、哈爾濱、太原、南昌、貴陽、無錫、煙臺、溫州、漳州、中山。屆時隨著大陸與臺灣交流頻繁與政策的開放,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大陸游客赴臺進行醫療服務。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