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張偉:從俏江南的成功看陸資赴臺投資的機會

2012年07月20日 14:2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陸資企業赴臺投資日益頻繁。日前,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赴臺灣出席兩岸三地財經高峰論壇時,曾考察俏江南臺北店,結合考察的情況,就如何借鑒俏江南的投資經驗,促進陸資赴臺實體投資,為兩岸經濟帶來互動和雙贏的格局提出了他的看法。

  全文如下:

  今年6月份,我在臺灣開會期間,考察了在臺灣經營較為成功的俏江南臺北店。該店總投資額超過1億台幣,自2012年1月開業以來,平均每天接待三百餘位賓客,為當地提供了七十余個就業崗位,月營業額過千萬台幣。據悉,俏江南第二家臺北分店正在積極籌備中,計劃于明年年初開業。作為臺灣第一家來自大陸的全資中餐連鎖企業,俏江南克服了赴臺投資初期的各種困難,很好地融入了當地市場,取得了本地化經營的成功。俏江南的成功也説明大陸餐飲企業在競爭激烈的臺灣市場上可以有所作為。

  我們了解到,赴臺灣投資的大陸企業中,既有俏江南這樣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特別是實業類投資項目結果往往是無功而返。總體上看,大陸赴臺投資規模不大,增長較慢,主要原因在於當前大陸赴臺投資還面臨著一些障礙因素,諸如投資領域的限制、配套措施不完善、社會和政治風險高等。如何借鑒俏江南的投資經驗,促進陸資赴臺實體投資,為兩岸經濟帶來互動和雙贏的格局,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

  第一,臺灣宜調整政策心態,降低準入門檻,放寬投資領域。臺灣應以開放和自信的心態,比照美、日、歐企業在臺灣的投資政策環境,實現陸資與外資在臺灣投資平等看待、一視同仁,並儘快放寬陸資入臺的投資領域,降低準入門檻。

  當前,急需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參照大陸對臺商投資的做法,臺灣可在土地、規劃、工商註冊、稅務、金融結算、生産性基建等方面出臺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參照大陸成立臺商協會的做法,在臺灣各地成立“陸商協會”,為陸商進行服務和管理;對於大陸商務人士及其家屬在出入、居留、就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方便和支援,以減少陸資入臺後的運營成本和風險;制定兩岸間的“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從機制上有效避免兩岸間的雙重課稅風險。

  第二,以香港為仲介和橋梁,利用在港中資企業開拓臺灣市場。香港以其特殊的地緣區位和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優勢條件,長期一直是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仲介橋梁。在香港投資或上市的大陸企業既有較雄厚的經濟和技術實力、豐富的國際投資及國際市場行銷經驗,還有香港作為融資平臺和投資服務基地的支撐,這些企業率先赴臺投資比一般的內地企業更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消除島內對陸資入臺的疑慮。

  第三,主要以參股、並購或合資、合作等間接投資的方式進入臺灣市場。第一,技術、專利入股投資模式。這種投資模式比較簡單,且不必直接經營,所受限制相對較少。第二,並購模式入臺。以這種模式進入臺灣,手續相對簡單一些,而且産生的經濟效益較高。但是這種模式容易受到當局政策法律的限制和干預,因此大陸企業可以通過收購國際跨國公司及其在臺業務的方式,實現間接進入臺灣投資。第三,與外商合作,以外資企業的名義進入島內投資。另外,俏江南充分利用企業品牌和名人效應,也是一種較為成功的途徑。

  第四,推進兩岸經貿制度對接。兩岸在經濟體制、發展屬性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財稅、投資、貿易法規政策等方面都有明顯區別。目前最迫切的制度性協商議題是協商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這有助於建立穩定、可預期、透明化的投資環境,提供完善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同時,兩岸企業要進一步增強仲裁意識,更多地運用經濟制度和市場制度解決糾紛,減少行政手段。

  同時,我們也敦請臺灣有關方面繼續對諸如俏江南這樣成功的大陸投資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幫助,進一步改善島內投資和經營氛圍,創造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政策環境,讓陸資企業儘快做大做強,給兩岸經濟帶來更多的繁榮。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