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出來的蛻變 廈門臺資企業轉身新辟文化事業
閒置出來的蛻變
廈門湖裏閒置了近十年的燦坤廠房最近突然熱鬧了起來。有著標誌性“黃色外衣”的廠房,在2003年燦坤將製造基地遷至漳州龍海後就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尚余30多年的使用權,常常引來客商洽談希望轉做其他項目,但企業發展起源地的情結,讓燦坤始終不願輕易出手,寄望這裡能變成新事業的起點。
2008年,《廈門市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發佈,鼓勵盤活存量房地産資源,用於文化産業經營。政策的出臺讓燦坤靈光乍現。燦坤創辦人特別助理、文創事業總監石振弘説,北京798、臺北華山藝文園區等,都是老舊廠房盤活轉做文化産業的經典成功案例。在兩岸擁有4家上市公司的燦坤集團,能夠發展到今天,創新設計是核心競爭力。燦坤何不結合自身的設計實力,讓舊廠區活化利用,涉足文化産業?
廈門是全國油畫最重要的生産基地之一,去年廈門油畫的批發成交額高達12億元。但在目前主要生産地烏石埔,狹小的生産空間讓亟待發展壯大的油畫産業倍感跼踀。尋找新的空間成為廈門油畫産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廈門市油畫産業協會幾經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離烏石埔不遠的燦坤湖裏老廠區。經過溝通,油畫協會與正在尋求發展新事業的燦坤一拍即合。隨後,總投資5億元、用地面積達5.7萬平方米的兩岸生活設計文化創意園終於開工建設。今年,第一期由老玻璃廠改建的海西國際油畫中心和油畫主題公園(圖①)建成開放,半年時間就吸引了省內外以及臺灣、香港、東南亞各地的200多家畫商進駐,聚集規模居全國之冠。
燦坤的事業版圖開始以“油墨”繪製,其目標是打造亞洲最大油畫交易平臺。
集聚而成的高地
燦坤海西國際油畫中心,一樓主要銷售商品油畫,也就是所謂的“行畫”,而二樓則銷售原創畫。值得一提的是,原創畫鋪已多於行畫鋪。
近年來,廈門油畫産業快速發展,除了1.2萬位畫師之外,還有500多位的職業畫家。廈門市油畫産業協會長莊德義認為,油畫中心建立,將有助於廈門油畫産業的升級。他打了個比方:“就像大陸以前都是做代工,隨著內銷市場興起,開始做品牌,藝術産業也一樣。”莊德義認為,隨著油畫內需市場的逐漸出現,燦坤油畫中心為廈門油畫産業“攻城略地”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平臺。
省收藏協會會員、畫家蔡朝陽的第一間畫廊開在烏石埔,他認為當地行畫與原創畫的銷售無明顯的場地區隔,不是專業人士很難辨別好壞,魚龍混雜以至顧客“不敢買”。蔡朝陽説,藝術品需要良好的空間來展示,才能充分表現出其藝術效果。現在,他把行畫留在烏石埔,原創畫轉移到油畫中心,生意明顯更好做了。
以往,福建畫家的作品多是通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畫廊、拍賣公司和相關展會銷售,缺少一個本土的固定展示平臺。油畫中心建立後,本土畫家進駐,畫作可以常年展出並銷售,廈門的兩岸文博會等大型展會也吸引了許多高端客源。“畫家們不需要再千里迢迢北上南下去賣畫了。”蔡朝陽如今很享受在自家門口作畫、賣畫的生活。
莊德義的夢想是油畫中心能發展成為廈門最具文化氣息的藝術高地。他説,根據規劃,油畫中心將籌建油畫拍賣中心,讓國內外高端的油畫作品在這裡拍賣交易,還將不定期舉辦國內外藝術沙龍,研討會,打造海峽兩岸、東西方藝術交流平臺。莊德義認為,廈門有深厚的人文基礎,很適合發展文化産業。在油畫的基礎上,還可將石雕、漆線雕、漆畫、陶藝等文化産品吸納進來,形成聚集效應。
地標裏的生活美學
除了買畫,在燦坤海西國際油畫中心還可以看到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胡安米羅等人的平版畫真跡,這些都是油畫中心高價從藏家手中租借來的。此外,油畫中心的設計也別具匠心。入門的高墻上挂滿600幅手繪高倣的世界名畫,組合在一起遠觀,則成了福建田螺坑土樓群“四菜一湯”;旁邊則是一個由集裝箱改造成的油畫走廊,燦坤的企業歷史以這種公共藝術的方式得以重現;走廊盡頭是梵 高著名的《星空》,用LED燈呈現的“星空”,居然星雲會飄動,能領略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結合的美感。
據了解,從運營至今,油畫中心已相繼舉辦了廈門印象油畫比賽、市民以書換畫活動和兒童文創學苑公益等。“這些都是考察了北京798、臺北華山等文化園區後,結合自身經驗精心設計的。”石振弘認為,因地制宜,打造獨特的文化地標,是油畫中心的方向,希望這裡不僅能成為一個油畫交易中心,還能傳達生活美學的經驗,讓逛油畫中心成為廈門市民日常生活中有趣且愉悅的經歷。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