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學者:兩岸應加快推進産業合作應對金融危機

2009年10月26日 16: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十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楊傑 霍潺)“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要求兩岸加快資源整合、提升競爭力,而制度性合作是兩岸資源整合的重要推手。兩岸需攜手努力加快這一進程,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取得優勢。”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二十六日在此間如是表示。

  正在此間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就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願景各抒己見,認為在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兩岸産業更應加強交流合作,共創雙贏局面。

  與會人士對全球金融危機給兩岸産業造成的衝擊多有表述,紛紛開出藥方:兩岸産業應與時俱進,加快有機融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提升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曉紅認為,通過發揮兩岸優勢,共同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可以增強兩岸經濟的相互依存與關聯度,形成兩岸産業鏈的合理佈局與分工。充分發揮臺灣傳統産業優勢,提升大陸傳統産業結構升級,充分發揮大陸市場優勢,為臺灣傳統産業發展提供市場空間,從而實現兩岸傳統産業的互利共贏。

  臺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韋伯韜認為,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兩岸産業的發展,應跳出單純代工製造的分工模式,不斷創新,發展自我品牌。同時,促進兩岸廠商增加在臺營運活動,並吸引跨國企業共同參與合作,以利兩岸經濟持續增長,並增加就業機會。

  與會人士指出,兩岸産業的合作領域寬泛,如三G産業、物聯網産業、新能源産業、農業等,機會多多。而兩岸産業的合作路徑,也將是多樣的。

  直面未來兩岸産業合作之路,劉震濤認為,從兩岸産業合作現狀來看,兩岸市場主要受限于制度層面,仍有許多潛在商機尚未發掘。今後的産業合作要認真思考並正確處理以下問題,即“政府指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處理兩岸競合關係,就是兩岸要“合作起來,向外競爭”;“願景”要遵循“兩岸互聯、産業互補、市場互補、産品互通、金融互動和利益互贏”原則,積極構建“兩岸共同市場”。

  劉震濤稱,目前,兩岸市場一體化事實上正在形成,但是機制尚沒有保障。兩岸産業合作的願景,將有利於加速兩岸一個市場願景的最終實現。 (完)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