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就促進産業與經濟合作舉行大型研討會

2009年10月26日 08:46:00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成都10月25日電 (記者魏賀)由中共中央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與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天上午在四川成都舉行。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在開幕式上表示,去年5月以來,伴隨著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經濟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優越,互利合作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朗。去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瞭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我們願在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的進程中,與臺灣方面加強良性互動,切實解決兩岸經濟往來面臨的實際問題,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提升新的水準,邁入新的階段,迎接新的未來。王毅就此提出三點意見:

 

  一是推動兩岸新型産業合作。尤其是有規劃指導、有政策支援、有産學研一起參與的新型産業合作。這既要順應大陸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也要適應臺灣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既要加強兩岸在産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分工,也要推進在研發、行銷和建立共同標準、創設民族品牌方面的合作。希望在兩岸有關方面的支援下,加快兩岸産業生産要素的雙向流動,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目的。

 

  二是鼓勵大陸企業向臺灣投資。實現雙向投資是兩岸經濟往來的必然要求。今年6月,臺灣方面終於開始允許大陸企業向臺灣投資,標誌著兩岸投資由單向走向雙向。希望臺灣方面及時評估政策調整的效果,以更積極和開放的心態,逐步放寬投資領域,為陸資在臺投資經營提供更為公平合理的環境。

 

  三是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是為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進兩岸經濟全面深入合作而做出的具有兩岸特色的制度化安排。商簽這一協議,既要符合兩岸經濟合作的需求,符合兩岸貿易投資的特點,也要符合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目的是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最大可能地追求互利雙贏。

 

  王毅指出,我們對兩岸經濟合作的信心首先來自於大陸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也來自於兩岸加強互惠合作的客觀需要,更來自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旨在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表明兩岸中國人正在把命運和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一進程必將有力促進兩岸經濟合作不斷向前邁進。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特邀嘉賓、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黃重球在致辭中再次感謝大陸各界對臺灣“莫拉克”風災提供的積極援助。他表示,20多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有了很大發展,未來兩岸既同時面臨産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壓力,又面臨新的合作契機。兩岸在産業和經濟合作方面各有優勢,可以本著“先易後難、先近後遠、先點後面”的原則,加大研發投入,制定共同標準,加強交流合作。本次研討會是一個好的開端,期盼凝聚各方力量,通過深度交流,達成初步共識,擴大合作基礎。未來應結合陸資赴臺,産業搭橋及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使兩岸産業合作程度不斷加深,範圍日益擴大。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出席開幕式併發表致辭。開幕式由中共中央臺辦副主任孫亞夫與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共同主持。

 

  為期兩天的本次研討會主題為“促進兩岸産業與經濟交流合作”,共有160余位兩岸産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與會。

[責任編輯:徐麗華]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