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暢論“兩岸經濟合作歷程與機遇”

2009年10月26日 08: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十月二十五日電(記者 楊傑 霍潺)二十五日下午,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五名專家學者,就“兩岸經濟合作歷程與機遇”議題發言,梳理二十多年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脈絡,並展望未來美好發展前景。

  臺灣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祖嘉在談到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機會時,直言其中最重要的是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FA簽署後,兩岸商品、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將更加自由,金融監理、産品檢驗、技術標準、證照等公權力的介入非常重要。

  林祖嘉建議成立兩岸産業合作發展基金(會),尋找更多的機會協助兩岸的發展,開展更多工作。

  廈門大學臺研院教授李非在“新形勢下的兩岸經濟合作與海西建設”的發言中認為,兩岸經貿合作趨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岸經濟合作領域從生産層面轉向服務層面;合作對象從中小企業轉向大企業主導;合作形式呈現臺資企業本地化趨勢;合作地區從南向北、由東向西擴展。

  李非認為,應靈活、務實地推動經貿交流政策,積極探尋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首先,應優先發展兩岸經貿關係;二是適當讓利於臺灣同胞;三是全面實現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四是推動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

  李非對海峽西岸對臺政策先行先試寄予厚望。他説,海西區具有對臺政策先行先試的獨特條件。它的先行先試,將為今後的兩岸經濟合作指明政策導向和發展方向。海西區應積極落實中央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推動兩岸直接交流。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徐昆明認為,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兩岸經濟關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推動了兩岸經濟發展,成為兩岸整體關係的穩定劑以及兩岸交流合作的推動力量。當前,兩岸經濟關係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的起點,面臨相互融合、共同發展良機,應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經濟合作制度化。

  兩岸專家學者對兩岸未來值得關注的合作方向,多有交集。林祖嘉認為,服務業的發展,是未來重要的合作機會。對此,徐昆明持贊同態度。他説,今後應在金融、物流、管理以及生産性服務業等方面加深兩岸的合作,把臺灣經濟體中的這一優勢充分發揮,使兩岸合作從製造業發展到包括服務業的經濟領域各方面。另一個合作方向,徐昆明稱兩岸應考慮把新興戰略産業,作為重點合作的領域,並在這些産業的核心技術創新上,共同加大合作型的投入,以求儘早突破並轉化為産業能力。(完)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