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兩岸松原首屆經貿交流媒體見面會

2012-06-25 14:40:00
來源:松原日報
字號

  昨日上午11時,海峽兩岸松原首屆經貿交流會暨食品工業園簽約儀式圓滿結束。

  市長李相國、副市長孫治國與旺旺集團公關委員會總監葉文喜、統一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李時德、廈門臺商協會會長黃如旭等與會臺灣商界代表一道,面帶微笑步入郭爾羅斯飯店報告廳與媒體見面,接受記者採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連振剛主持媒體見面會。

  市長李相國今年4月率經貿代表團赴臺灣開展經貿交流活動,針對臺灣發達的食品産業進行專題招商,積極引進臺資打造食品産業園,受到臺企各商會及企業家的關注。這次海峽兩岸松原首屆經貿交流會暨食品工業園簽約儀式就是在此背景下舉辦的。

  在回答臺灣新生報記者的提問時,李相國回憶起今年4月到臺灣考察有機農業時的所聽所見,感慨頗多。臺灣的食品加工業久負盛名,在食品業和農業科技等領域實力雄厚,特別是通過考察感受到了合作的契機,在與臺灣企業界的朋友交流過程中得知他們到內地北方發展的強烈願望。但由於臺灣的企業家對松原了解得很少,所以通過新聞搭橋,開展了此次以農副産品為主的專項招商經貿活動。

  李相國還希望我市能夠與臺灣的各個協會和新聞媒體,建立起合作關係,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合作,真正在松臺兩地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以便更好、更有效地宣傳松原推介松原,使食品産業園儘快發展壯大。

  《人民日報》記者問:“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規劃的“東鎮”,已經變成現實。松原目前的發展狀況是什麼樣?對未來又有那些發展規劃呢?”回想起建市20年的發展歷程,李相國説,十分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立足資源優勢發展,因為松原是資源型城市,資源豐富,區位優越,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在東北地區是為數不多的。20年來,我們立足於這一市情,充分開發和利用資源,形成了石油開採、油氣化工、農産品加工三大支柱産業,風力發電、裝備製造等優勢産業。今後,松原仍將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特別是在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松原預計2012年GDP達到160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25億元。為此,松原市委、市政府立足油氣資源,全力支援吉林油田發展,積極招大商、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石化産業發展;作為傳統農業大市,松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強農業,其中的關鍵就是發展壯大農副産品加工業,只有這樣松原的農業才能實現根本性的轉變。

  李相國對經貿交流會寄予厚望。他説,這次經貿交流會的重點就是食品工業,這也是松原未來的第二大産業。同時,還將加快汽車配套園區和石化産業園區建設步伐。

  臺灣《世界日報》問道: “臺商在松原發展有機農業,有哪些具體優惠政策?”李相國説:“政府將拿出專項扶持資金,鼓勵臺商到松原發展有機農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食品安全。作為農業大市,松原不僅要有糧食産量,更要立足現有基礎,在提高農産品品質上下功夫。下一步,將加強與臺灣農業科技協會的合作,在集體土地上進行有機農業種植嘗試,向臺灣同行學習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理念和規劃。

  “此次交流會是我市舉辦的首屆經貿交流活動,這麼大規模的海峽兩岸交流活動,我市是否還將繼續舉辦?如果舉辦,您對以後的交流活動有什麼期待?”本報記者的提問引起與會媒體記者的共鳴。李相國答道,此次交流會經過了充分準備,將繼續舉辦下去。市政府通過對國內食品企業的考察,現大多數企業已經基本完成在國內的佈局,招商引資的空間不大。“我們這樣後起步的城市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李相國説,臺灣有很多農副産品種植加工企業,規模有大有小,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想進入內地市場。這就是松原發展食品工業的機遇,為此規劃建設食品工業園,也因此邀請到130多位臺灣企業家來松參加此次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市政府與臺灣多家協會簽訂了經貿交流協議,就是希望雙方建立起長期的友好交流關係,進行更深入的對接,在深層次尋求合作。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