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慈濟基金會長沙抗洪賑災:傳遞愛心 播種希望

2017-07-11 13:49: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近期,湖南省遭遇暴雨襲擊受災嚴重,長沙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尚未解除,湖南汛情防汛抗災形勢依然嚴峻,洪水無情人有情,7月3日、4日,臺灣慈濟基金會的80余名志願者先後來到長沙縣 梨安置點梨江中學、大元小學、黃興鎮黃興中學等為受災群眾送來慰問物資及心靈撫慰。

  7月3日,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志願者和義工車隊排成長龍,統一齣發,駛往受災群眾應急安置點。這些志願者們,主要來自湖南省各地區,現在都在長沙生活、工作或學習,最遠的有來自寶島臺的潘癸舟夫婦。慈善賑災的代步車輛,均屬志願者私家車,所需交通費都由志願者自費,不佔用基金會資金。

  夜幕將下,志願者們邁著堅實的步伐,向災民安置點行去。為了不增加安置點接待處負擔,志願者們自帶飲用水和實物。後圖中,志工們手中抬著的桶子,是他們自備的乾糧和茶水。

  沙縣臺辦黃柏強主任(右一)和慈善賑災活動志願者中的臺胞潘癸舟(左一)親切交談,了解活動開展情況。據了解,臺胞潘癸舟夫婦均在長沙市工作,加入志願組織多年,多次參加慈善活動,也是這次慈善賑災的組織者之一。

7月3日,慈濟慈善基金會在長沙縣 梨梨江中學給受災群眾贈送物資

7月3日,慈濟慈善基金會在長沙縣 梨大元小學給受災群眾贈送物資

臺胞潘癸舟先生(左一)向受災群眾贈送物資

  7月4日,慈濟慈善基金會在長沙縣黃興鎮黃興中學給受災群眾贈送物資,並教孩子用手語表達“我真的很棒”,讓孩子們重拾信心。

  7月4日,志願者來到了榔梨龍華小學,發放福慧床。沒有床,鄉親們只能將席子鋪在地上度過漫漫長夜。和合互協中,搬運的隊伍就像是一條長龍,傳遞不僅僅是床,還是滿滿的愛心。

福慧床佈置的活動現場,孩子們坐在福慧床上露出開心的笑容,“今晚終於有舒服的床可以睡了。”

志願者舉行心靈安撫活動,與受災群眾手拉手一同合唱《我們是一家人》、《謝謝你們》。

慈濟基金會志願者撫慰受災群眾,鼓勵他們提振重建家園的信心。

  便攜的拌面和泡飯,是志願者們的晚餐。難以想像,不斷奔波忙碌于各地抗洪賑災的志願者們,就是用這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實物解決溫飽問題。

  志願者隊伍裏唯一還在上大學的成員,名叫楊曉江,一個陽光燦爛的大男孩。他就讀于湖南中醫大學,因家中經濟情況不好,慈濟慈善基金會資助他完成大學4年的學業,他非常感激,此次洪災也侵襲了他老家寧鄉市,無法回家幫助家人的他,主動報名參加了基金會的活動,一是為了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對他的幫助;二是通過在這裡防汛抗災,幫助長沙人民,為家鄉祈福。

  在此次洪災中,賓斌(右一)家庭也是受災群眾中的一員。賓斌自己經營一傢俬人診所,受暴雨影響,家中門店被水浸沒,很多藥材、器械報廢,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但是賓斌夫婦安置好家人後,毅然結伴趕赴抗洪賑災一線,幫助更多的受災群眾。

  學校食堂角落裏的兩道特殊的身影,姐姐正在為妹妹夾菜。作為志願者隊伍裏最小的成員,姐姐在讀中學,妹妹才8歲,還在上小學,放棄了假期的安逸,不懼賑災途中的勞累與奔波,感恩社會,延續愛的基因。

  溫馨的一家四口,這是自願者隊伍裏最特別的成員。父母都是慈濟慈善基金會的會員,孩子都還是學生。暑假期間,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慈善賑災活動,從小培養孩子樂善好施愛的品質,讓愛在兩代人之間潛移默化的傳承。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