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張賀年卡再續血脈親情

2017-02-10 16: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10日湘西州訊 2016年的除夕,身居吉首市的鳳凰籍劉女士一家人,沉浸在辭舊迎新節慶愉悅之中,而更讓她們一家興奮和欣慰的是遠在寶島臺灣的表姐一行親人回到了家鄉吉首和鳳凰古城與親人團聚,這是繼其舅舅韓良材先生1993年過世後的表兄妹首次見面相聚,這次親人團聚的美好佳話緣于一張賀年卡。

  賀卡載滿鄉親情。這次兩岸親人得以相聚家鄉、共敘衷腸,同溫親情,緣于鳳凰縣臺辦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寶島臺灣親人朋友的執著和濃郁的家鄉情懷。他(她)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鴻箋傳書敘鄉情的悠久傳統,每逢全體中華民族兒女共有的傳統佳節,他(她)們除了通過寫家信、打電話等方式與臺胞親友保持聯繫,送去家鄉的問候與祝福之外,還尤其注重在每年春節前夕,用一張張滿載著家鄉親人的牽掛與問候的精美的賀年卡,在節前第一時間寄送給遠在寶島臺灣親人和朋友,通過一張張精美的賀年卡,向在臺親人送去家鄉最親切祝福與誠摯問候,暢敘血脈親情、故鄉情誼。

  廿載存卡尋親人。鳳凰縣籍臺胞韓國昌先生是個有心人,他父親韓良材、母親劉貴珍均係鳳凰人,並已經過世20多年,其父親臨終前遺言,“在他們兄妹有時間方便時一定要帶著家人回到老家鳳凰認祖歸宗。”為此 ,韓國昌先生20餘年堅持收藏由鳳凰縣臺辦寄來的賀年卡,並且對每收到一張張賀年卡,都認真閱讀和保管,他在保存的鳳凰縣臺辦每年寄出的賀年卡中找出了父親在世時由縣臺辦原主任韓井清寄出的一張賀卡,並對這張賀卡寄于了最大希望,通過反覆閱讀、回想揣摩賀卡上字裏行間親情感悟,認定韓井清就是他要尋找的鳳凰親人。

  全心服務助夢圓。2014年8月的一天,鳳凰縣臺辦的辦公電話響起,工作人員接電話,電話的一頭自報是鳳凰縣籍的臺胞韓國昌,請求幫助尋找一位叫韓井清的親人。韓先生自述了其父親叫韓良材、母親叫劉貴珍,均是鳳凰縣人,他的父親臨終遺言,“在他們兄妹有時間時一定帶著家人要回到老家鳳凰認祖歸宗。因其父母已過世20多年,留下的資訊只有鳳凰、沱江,其他具體情況一無所知;同時,韓國昌先生經過反覆思量鳳凰原臺辦主任韓井清所寄的賀卡及後來的一些信件等資訊,認定韓井清就是他要尋找的鳳凰親人,並請求鳳凰縣臺辦幫忙聯繫到人。對於這個來自臺灣的尋親電話,鳳凰縣臺辦高度重視,及時疏理要點把它作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來辦理。為了儘快了解這起尋親資訊真實性並促進尋親工作開展,鳳凰縣臺辦及時聯繫已退休在家的韓井清老領導,並將韓國昌先生所述情況進行了詳細交流和了解。因為時間已過25年之久,韓老只記得他曾接待過回鄉兩次的韓良材先生,而與韓良材先生有親戚關係是當時在鳳凰縣公安局上班妹夫一家人,但其妹夫現已過世,而他的後人又不認識。縣臺辦工作人員結合這些有限資訊,主動前往鳳凰縣公安局請求尋求幫助,經多方努力協作查詢,最終在鳳凰公安局工作人員幫助下,找到現居吉首的劉女士一家人。此後又經過多次溝通核實,確認劉女士是韓國昌姑姑的女兒,稱韓良材為舅舅,而韓國昌就是劉女士的表哥。經反覆確定後,鳳凰縣臺辦第一時將資訊反饋給予在臺灣焦急等待的韓國昌先生。韓老先生在得知資訊後,既興奮又擔心,思鄉念親情緒更濃,與親人相聚之願望更為急切;但,由於他們表兄妹都未曾謀面,當即決定儘快安排時間來鳳凰,請縣臺辦再次幫忙安排雙方見面,2015年5月,韓國昌先生代表在臺灣親人一人來到鳳凰,在縣臺辦溫馨安排下第一次與家鄉親人相聚相認,終於達成了韓老先生老父親的遺願。

  圓夢故鄉聚衷情。2016年的除夕,在韓國昌老先生的引領下,其大姐、哥哥等兄妹及小孩共11人終於回到了鳳凰的表妹家,共同度過一個從未有過的兩岸親人春節團聚的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在其親人的安排下,參觀了乾州古城,天下第一大橋,鳳凰古城,目睹了家鄉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親身感悟了家鄉親人的深情厚誼,內心感受良多;初二劉女士攜帶全部親人來到曾祖父等過世的長輩墳前祭拜。這一拜,達成了韓先生一家人20多年來父母認祖歸宗、親人團聚遺願。韓先生一家在面對祖先,暢訴相思情的之際,再次明志有生之年要多帶後輩們常回家走一走、看一看,為家鄉發展、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兩岸同胞親人的長久幸福團聚再盡上一份心力。

  親情歷久愈親。劉女士的大表姐韓女士現已80歲,她自5歲離開,自懂事後一直念想著有時間就回到家鄉來看一看親人,重溫兒時故鄉溫存的親情,尤其隨著年輪的拉長,這個念想越發急切。如今在歷經75年的光陰流轉,終於回到家鄉與親表兄妹們相聚新春佳節,達成了共述牽掛之情、共用相聚之歡的願望。尤其是大表姐韓女士尤記母親在世時傳敘古城鳳凰的美好輪廓,如今耄耋之年再回到幼時的夢裏故鄉,再看到兒提時夢裏依稀的沱江承載歲月如歌蜿蜒,儘管時光荏苒,經年無數,兒時意境中模樣依稀的故鄉更加多彩多情,親人的情誼更是歷久彌親。這一切,都令劉女士一行感慨不已,並表示,在有生之年要帶領後輩子女,常回家鄉走一走、看一看,讓鄉情更濃、親情更親。(台灣網湘西州鳳凰縣臺辦通訊員 滕玉霞 龍寅)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