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藍臺青少年湘江源文化之旅”夏令營活動綜述

2016-08-18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18日永州訊 由永州市臺辦、藍山縣臺辦指導,藍山縣臺胞臺屬聯誼會與臺企永州湘威運動用品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6年藍臺青少年湘江源文化之旅”夏令營活動於8月5日至9日舉行。這是藍山縣繼去年首次成功舉辦“藍臺青少年湘江源文化之旅”之後,又一次兩岸青少年交流盛會。來自島內中正大學、東華大學、科技大學、文化大學、淡江大學的8位大學生與永州籍10余位大學生(分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湘南學院)相聚在湘江之源,共同體驗當地獨具特色的舜文化和瑤族文化,並開展文體活動。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宣教意義深刻,讓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們感受到了大陸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生活豐富多彩,兩岸同胞同屬炎黃子孫。

  永州市臺辦十分重視,指派經貿交流科張勝英科長專程前來藍山縣全程指導本次夏令營活動。

  參訪九嶷山舜帝陵,了解博大厚重的舜文化

  舜帝是中華民族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始祖,是德的化身,也是最有研究價值的史前人物。21世紀以來,隨著“以德治國”、“和諧社會建設”觀念的普及,舜文化成為中國大陸新興的話題和流行語。藍山地處九嶷山腹地,在藍山——湘江源頭流傳著許多舜帝南巡狩及娥皇、女英尋舜的故事,並有數十處與舜帝和娥皇、女英有關的遺址遺跡,以及以舜命名的地方,如舜疑鄉、舜水河、舜源峰、舜岩等。

  8月5日,兩岸學子從藍山驅車去到毗鄰的寧遠縣境內——湖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九嶷山舜帝陵參訪。兩岸學子津津有味地聽工作人員講述舜帝帶著納言大臣夔與典樂大臣龍南巡狩,在湘江源治理水患、觀測天氣等的傳説故事,以及娥皇、女英來九嶷山尋舜的傳説。虞舜倡導為人、持家、做官、治國均以道德為本,開創了道德文化先河,虞舜孝感動天,厚德載物,舉賢用能,納言從諫,以德化人的“德聖”表現,更是讓兩岸青年學生感受到舜文化的厚重與博大精深。永州市臺辦張勝英科長還特意請家人捎來自己編著的《中華德文化成語大詞典》,人手一冊贈予藍臺兩地青少年,讓藍臺青少年了解舜文化,認同兩岸同屬炎黃子孫,增進了兩岸同胞一家親的觀念。

  探訪千年瑤寨,體驗瑤族文化的神奇魅力

  8月6日至7日,藍臺青少年一行赴千年瑤寨——藍山縣荊竹瑤族鄉沙落村參觀瑤家吊腳樓,並到毗鄰的江華瑤族自治縣香草源觀看篝火晚會,體驗瑤族生活習俗,了解傳承幾千年的瑤族文化。

  藍山縣山區居住有高山瑤、過山瑤、平地瑤三個分支。他們在深山老林中刀耕火種,早出晚歸,以伐木和狩獵為生。藍山一帶峰高坡陡,山嶺峻峭,人煙稀少,瑤人為了防止漢人的侵犯,把木屋建在半山腰,形成了壯觀的吊腳樓。瑤人為了防止猛獸襲擊,晚上在門前燒一堆柴火,並輪流值夜。值夜人為度過茫茫的徹夜,邊唱邊跳,跳累了便停下來喝瓜簞酒和竹筒酒,吃紅薯或玉米等五穀雜糧,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瑤族篝火晚會。

  藍山仍然保存瑤族的長鼓舞、傘舞、手巾舞、瑤歌、嗩吶、山歌、度戒、花燈戲、哭嫁、鄉土瑤功、廟會等豐富瑤族傳統和習俗,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有:省級2項,市級3項,縣級5項。這次來參加“藍臺青少年湘江源文化之旅”活動的8位臺胞中,有6名大學生是第一次來大陸,更是第一次到千年瑤寨體驗瑤族人的生活習俗和了解瑤族文化。瑤族同胞勤勞勇敢、樸實無華、敢於擔當、熱情好客的傳統,還有美麗的瑤族服飾,壯觀的吊腳樓,以及大自然蔥郁的原始次森林和奇峰峻嶺,小溪淙淙、瀑布飛流的神美景色,這一切,無不給藍臺青少年之行帶來神奇而又旖旎壯麗的深刻印象。

  瑤家的風味飲食同樣吸引青年學生們,讓他們大飽口福。瑤族同胞煮來瑤山臘肉、釀竹筍、蒸玉米等菜肴,還拿出瑤家竹筒酒、瓜簞酒等熱情款待藍臺青少年,並介紹這些特色食品的來歷和製作方法,讓他們更進一步了解和體驗瑤族的生活習俗與特色食品。在歡樂的氣氛中,大家邊吃邊聊,頻頻舉杯,情感融融。

  晚上,藍臺青少年一行在香草源觀賞了精彩的瑤族篝火晚會。晚會是由當地村民自編自導的原生態表演,幾位臺灣大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穿瑤服比賽、跳竹桿舞等互動節目,真切體驗到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走進臺資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互動交流

  8月7日中午,藍臺青少年一行驅車三個多小時,從風景如畫的瑤寨返回藍山縣城。稍稍休息後,下午來到臺企湘威公司體藝館,開展書畫、攀岩、打羽毛球等交流活動。在書畫交流中,來自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書法美術專業學生伍俊臣,首先寫了一幅對聯:四海和諧添錦繡,五洲富庶起祥雲,橫批:國泰民安。接著又寫了“兩岸同胞一家親”字幅,藍臺青少年紛紛誇讚伍俊臣同學的書法精湛,多次高舉這條字幅合影留念。其他同學也都精神抖擻,揮毫寫下自己心中最深刻的感言,或畫出印象中最美妙的畫面。臺灣東華大學林映妙同學寫到:一諾千金,一言不合。臺灣淡江大學鄭羽揚同學寫到:國泰祥和,韆鞦盛世。臺灣中正大學蔡晁壹同學寫到:炎炎夏日,青青草原。臺灣科技大學魏守堂同學繪了一幅白雲繚繞、彩霞滿天的九嶷山畫面。雖然大家書畫水準有高低,但兩岸學子都認識到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海峽兩岸中國人,尤其是青少年要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下午四點半,藍臺青少年來到湘威公司棒球場打棒球。臺灣地區棒球運動開展得很普遍,水準在世界上都有一席之地。這次參加活動的大陸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棒球。來自臺灣青年學生耐心細緻地給大陸學生講解比賽規則,手把手地教他們擊球、跑壘等技巧,大家不畏酷暑,個個汗流浹背,玩得不亦樂乎。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6點半鐘,大家意猶未盡地收場休息。第二天,藍臺青少年一行又來到臺企航昇水樂園游泳。

  短短幾日,藍臺青少年在濃郁的湘江源文化浸潤中開始漸漸愛上了天藍、水藍、山藍的三藍大地。他們所到之處,充分感受到組織者的高度重視和精心安排,體會到陪同人員的熱情友善,體驗到豐富美味的地方特色佳肴,欣賞到湘江源的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風采,從而感悟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領會到兩岸一家親的誠懇善意。夏令營中的兩岸大學生更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活動將近結束時,他們相互贈送了紀念品,或相擁而泣,或執手凝噎,或互道珍重,互留電話、Email,還建立了以九嶷山主峰“三峰石”為名的微信群,互囑要“常聯繫”、“別後珍重”,讓人感受到了友情的濃烈和珍貴,更讓人感受到了兩岸血濃于水、同根同源的同胞情誼。(台灣網、藍山縣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