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楚風湘韻席捲臺灣 湖南“非遺”節目載譽歸

2011-12-28 09: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赴臺演出的“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代表團載譽而歸。

  27日晚,“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代表團,結束在臺灣為期半個多月的文化交流演出後載譽而歸。

  作為第二屆“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月”的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專場演出包括苗族《四方鼓舞》、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瑤族舞蹈《棕包腦》、桑植名歌《唱支山歌甩過來》、侗族蘆笙舞《魚躍笙歌慶豐收》、花瑤《嗚哇山歌》、土家族擺手舞《舍巴樂》等10多個湖南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目,展示了湖南苗、侗、瑤、土家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湖湘文化的魅力。為加強兩岸“非遺”保護傳承的交流與互動,臺灣排灣族《哭嫁歌》、勇士舞及客家北管八音《將軍令》等“非遺”節目也同臺演出。

  從12月10日-26日,百餘名演職人員先後在臺北孫中山先生紀念館、臺南市新營區文化中心演藝廳、臺灣嘉義高中、新竹縣文化中心演藝廳、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演出了7場,受到臺灣民眾的廣泛關注,同時也激發了兩岸同胞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強烈共鳴。

  説起此次臺灣之行,該展演活動的總導演向美華仍難掩興奮,稱演出的現場氣氛超出了自已的想像。她説,“當地的觀眾非常熱情,當擺手舞的音樂響起時,許多觀眾都走上舞臺和演員們一起跳舞。尤其是在嘉義高中,我們邀請同學們上臺來學苗鼓、學跳舞,做互動活動,他們都非常積極,之前沒想到這些年輕人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這麼大的興趣。”

  “不少觀眾還表示要來湖南觀光旅遊,深入了解湘楚文化。”向美華説。

  據介紹,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月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湖南省人民政府與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湖南省文化廳承辦,于2011年11月26日至2012年2月20日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地舉行。

  先期系列活動之“楚風湘韻——湖南民藝民風民俗特展”已在臺北展出23天,迎接臺灣民眾超過兩萬人次。該展覽將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份。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對此大為讚揚,他認為,該展覽豐富生動,讓臺灣人更加立體化地看到楚文化的浪漫和瑰麗,且有了高度上的提升。(記者 鄧霞)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