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興旺在湖南
《臺商在湘20年》作品選登
“旺旺”興旺在湖南
——旺旺集團湖南發展壯大紀實
被譽為“世界米龍”的臺灣旺旺集團,1992年與湖南省華湘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合作,創辦了高新技術企業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這是旺旺集團在祖國大陸設立的第一家合作工廠,也是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首家以大米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的食品工業企業。
旺旺集團湖南總廠坐落在賦有“希望之城”美譽的長沙市望城縣,自1992年落戶湖南後,經過17年的發展,旺旺集團在湖南投資總額從1992年的600萬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2億美元;佔地面積達360畝,目前員工總人數約2000余人,在湖南,從一家公司發展到6家公司。企業由建廠初期的單一米果係列發展成為現在的集米果、豆果、休閒食品、飲料共計20余種產品以及包裝于一體的多功能企業,產品遍及全國並遠銷東南亞,深受消費者好評,旺旺品牌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國際知名品牌。
投資湖南成功後,旺旺集團開始布局全國市場,足跡遍布南京、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多達27個省市。湖南旺旺總廠也獲得了“全國高新科技百強企業之一”、“中國500家最大外商企業之一”等榮譽稱號。並獲得衛生部頒發的“執行食品衛生法先進企業”稱號,在湖南也獲得“市場公認名牌產品”、“優秀企業會員”、“全省優秀企業”、“利稅大戶”等稱號。2009年10月,中國旺旺榮獲亞洲福布斯雜志遴選為亞洲最佳50間大型企業之一。截至2009年12月,旺旺湖南總廠歷年累計產值達116億元人民幣,累計向地方政府納稅近10億元人民幣。
長沙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奠基典禮。
旺旺第一家工廠就在湖南
時光回溯到1989年,臺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以後,許多具有遠見卓識的臺商,飛越臺灣海峽,到祖國大陸投資辦廠。1991年,在臺灣從事米果事業成就頗豐的臺商蔡衍明,帶著以稻米制品為主的臺灣旺旺集團,尋求進軍大陸市場。
這一年,34歲的蔡衍明,懷著投資的熱情走訪了全國很多省市,其中不乏沿海發達地區,並初步選定了珠海經濟特區作為第一個設廠的地點。但是後來的一次湖南之行,讓他改變了決策,邁出了多年後他認為是旺旺集團發展歷程上最成功的一步。
當時,蔡衍明通過朋友的介紹,抱著觀光旅遊的心情,到達了當時還少有臺商的內陸城市長沙。湖南省政府給予了考察團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了作為“魚米之鄉”的農業大省在食品生產投資方面的優勢,真誠希望旺旺集團能來湖南投資興業。從來沒有想到過到內陸設廠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先生,深切感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熱情、誠信和對外開放的迫切心情,加上產米大省湖南,在原料供應上有充足的保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旺旺集團決策層突破常規,大膽決定直接深入大陸內陸省份湖南。集團選址湘江之濱的望城縣作為旺旺集團在大陸發展的本部,“望城,好旺”!集團對在湖南興業充滿了希望。回想當初落戶望城的情形,旺旺集團的廖清圳仍然有些激動,“當初選擇望城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望城與旺旺公司有同一個‘旺’字(諧音)。我們相信,望城一定會給公司帶來好運氣。”廖清圳說,“望城縣黨委、政府的誠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更加堅定了旺旺落戶望城的決心。我們不到沿海地區辦廠,卻選擇這塊魚米之鄉,是因為這里的各級政府對我們企業非常重視,給予了我們寬松環境。建廠所佔用的土地是當地政府優惠撥給的,那條直通廠區的寬敞公路也是當地政府專門為旺旺修建的。當地民眾也相當支持我們企業的工作。企業成為當地‘重點保護單位’。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深深感到,在內陸省辦廠不比沿海差。”
第一年就營收2.5億元
企業的優勝在于產品的優勝。旺旺集團自1982年開發大米深加工產品市場獲重大突破以來,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米制食品品種已達50多種,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旺旺”食品能否在大陸旺起來?初時還是個未知數。為了盡早在大陸打響“旺旺”名號,原公司總經理廖清圳先生採取了“未投產,先營銷”的經營戰略。在投產前半年,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人民幣在大陸進行廣告宣傳活動,以大手筆的廣告投入增加宣傳力度,並在生產線正式運作前三個月,特地從臺灣運進了三十多個集裝箱的旺旺食品。沒想到,這些食品在成都的全國食品的訂貨會上受到冷遇。公司沉著應戰,根據市場經濟特點,及時改變營銷模式,拓展新的營銷渠道。他們把這些食品分送到長沙市及附近各地的中小學校,旺旺食品鮮美的味道、漂亮的包裝立即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和家長們的青睞,“旺旺”名號不脛而走,以至造成了轟動效應。短短一年,“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廣告詞很快人盡皆知,可愛的旺仔貼畫更是隨處可見,旺旺係列產品在三湘大地婦孺皆知,由于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投產當年,便創下了產值2.5億元人民幣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