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荊門京山墩子河村受災臺灣水稻開鐮收割

2016-11-09 16: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1月9日荊門訊 11月4日,荊門市臺辦駐村扶貧點——京山縣曹武鎮墩子河村又傳出收割機的轟鳴,這是市臺辦協助該村引種的臺灣香稻第二次開鐮收割。第一次開鐮在10月17日,收割的是地勢較高、未在今年洪災中遭受水淹的地塊。

  這次收割的地塊地勢低,遭受洪水浸泡的時間較長,成熟週期比未遭受洪水的香稻要延後兩周左右。洪水剛退,荊門市臺辦與種植農戶共同想辦法,與臺灣農業專家多次研究補救方案,並到現場與種植戶共同敲定補救措施,在補施生物肥、田間管理、溫度調節、水分控制上進行了詳細指導,臺灣香稻在災後迅速恢復了生機。長時間遭受洪水浸泡的秧苗迅速吐綠返青,成功進行了植株分蘗。經過種植農戶和臺灣農業專家的綜合評估,這些遭受水淹時間較長的香稻與前期收割的香稻相比,産量雖然有所降低,但畝産仍然可以達到400至500斤。

  2015年11月,荊門市臺辦為助力精準扶貧,促成臺企湖北勝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稻鴨共棲”産業落戶墩子河村。由於今年夏季頻遭洪水襲擊,無法配套養殖與臺灣香稻共生共棲的臺灣白鴨,但臺灣香稻抗災能力強,恢復再生能力好,與普通雜交水稻相比單棵植株可多分蘗8-10株,雖然洪水導致成熟週期延長,但促成了災年大豐收。

  據悉,湖北勝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用臺灣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符合荊門市情的農業模式,去年在鐘祥市客店鎮楊嶺村進行了“稻鴨共棲”的試種試養,這種綠色高效的種養模式初獲成功。因這種模式既減少了水稻、鴨子的種養成本,又收穫了純正的有機稻和有機鴨,比種植普通雜交水稻同比産值高出近5倍,非常符合墩子河村引進種養增收致富。(台灣網荊門市臺辦通訊員 王啟宏 胡紅波)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