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商許文峰的“共贏”之道

2016-10-18 13: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18日黃岡市訊 今年,黃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民營企業家群體中開展了“傑出企業家”評選活動,最終確定黃岡亞東水泥有限公司協理許文峰等一批企業家為“黃岡市傑出企業家”,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發文對他們通報表彰。為樹立優秀企業家典型,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引領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雙強雙興”“四大行動”和“四個大別山”建設,從即日起,本報推出“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黃岡市傑出企業家風采專欄,對這些傑出企業家的事跡進行集中報道。

  ■人物名片

  許文峰,1962年出生,1987年從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技術係畢業後任職亞洲水泥公司,現擔任黃岡亞東水泥有限公司協理,綜理全公司各項行政、人事、後勤與對外協調業務。

  黃岡亞東水泥公司隸屬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廠址位於武穴市,資産總額約16億元,年産水泥200萬噸。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于2008年5月在香港主機板成功上市,目前兩岸水泥年産能已達3500萬噸。所屬臺灣遠東企業集團為臺灣十大民營企業之一,資産總額超過600億美元,經營範圍涵蓋石化、紡織、水泥、百貨(遠東及太平洋百貨)、水陸運輸、金融、電訊、觀光飯店、醫院、學校等事業,為臺灣多元化經營最成功之集團企業。

  許文峰始終秉持公司企業文化“誠、勤、樸、慎、創新”,堅持做人誠信樸實,做事認真務實,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正派經營。他酷愛運動和音樂,在工作之餘經常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羽毛球比賽、歌唱比賽等,是一名多才多藝的企業家。

  四十里官山擁有豐富的石灰石,四十里黃金水道岸陡水深,長年可停靠千噸級駁輪。

  武穴市田鎮因礦産資源豐富,大大小小的水泥廠曾遍地開花。在建材産業發展的同時,從業人員和附近居民卻一直遭受著環境高污染的困擾。

  2010年,一家嶄新的水泥廠在田鎮投産。不同於以往的是,不僅沒有滾滾冒出的黑煙,反而給當地增添了一抹綠意。如今公司年産值6億多元,領跑全市臺資企業。

  一個眾人公認的高污染行業為何能綠意盎然,一個臺企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為它領航的舵手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傳奇人物呢?

  8月底,記者來到位於武穴田鎮的黃岡亞東水泥有限公司,見到公司協理、黃岡市十大傑出企業家之一許文峰。

  中等個頭,皮膚黝黑,婉轉的臺灣口音,充滿朝氣的牛仔工裝。精幹、健談、爽朗,是許文峰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採訪中,無論是談個人履歷還是企業發展理念,他反覆説到一個關鍵詞:共贏。

  不斷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

  ——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的雙贏術

  深夜,臺北。桌上20多本關於土地方面法律法規的書籍、文件碼成一座小山,許文峰逐條研讀。睏了,用冷水洗把臉,繼續埋首紙堆。

  一個多月的挑燈夜讀後,許文峰向供職的遠東集團交出一份《土地資産評估報告》。這份專業的報告為遠東集團砍下4.5億元的土地轉讓金!

  原來,1997年,臺灣五大民營集團之一——遠東集團旗下亞洲水泥公司計劃進軍內地,江西是第一站。關於土地出讓金,江西方面要價5.5億元,公司董事長認為價格太高,雙方一時僵持不下。這時候,許文峰接受公司徵召,在多年研究臺灣土地問題的基礎上,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將中央到地方的土地法律法規研究透,有理有據列出評估明細,最終估價1億元。評估報告得到政企雙方一致認可,為遠東集團亞洲水泥公司擴展內地市場邁開了第一步。

  當年許文峰35歲,如今53歲。回顧數十載職業生涯,從一名會計、後勤人員、人事管理人員再到如今黃岡亞東“現場負責人”,許文峰在遠東集團工作了將近一輩子。“我在企業拿工資,就得為企業解決問題,為企業創造價值。在這過程中,我個人也得到很好的成長與提升,實現了自我價值,這是共贏。”

  許文峰在集團內部有個外號,叫“小諸葛”。在他眼中,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就是在不斷攻堅克難、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2003年,遠東集團在新竹的一個老水泥廠因為石灰石礦權到期,生産原料無以為繼需減産並裁員100多人,這對公司和員工來説都是困難的決定。這時許文峰正好被公司安排在這個老水泥廠工作,他和當時的廠長多次與職工促膝長談,講清企業現狀和裁員補償方案,傾聽職工心聲,為他們下崗後的生計出謀劃策。半年後,在集團領導的支援下圓滿完成裁員任務,沒有任何紛爭。

  2006年夏,四川亞東水泥公司眼看投産在即,因施工方資金鏈斷了,職工宿舍、辦公樓還沒有建起來,200多名職工的吃住問題成了燃眉之急。許文峰又一次臨危受命,為了避免施工方不當挪用資金,改由公司自行採購建材,事無巨細,監督施工方在四個月內建成了兩棟大樓。

  2008年許文峰調任黃岡亞東水泥有限公司。市臺辦副主任羅偉自亞東落戶便是服務企業的專班人員,他對許文峰豎起大拇指:“許總對法律法規的鑽研程度,甚至超過許多專業人員。”

  2015年起,原總經理退休,許文峰又擔起生産重任。他深知,只有精通所有業務,才能管理好企業。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啃水泥製造方面專業書籍,每個月的生産清單、銷售清單都看爛了。遇到不懂的問題,請教車間工人為老師,上網搜索答案,不弄清楚絕不罷休。憑著一股韌勁,他很快成長為“水泥專家”。

  “你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來學習、充電?”記者問。

  “一輩子,永無止境。”許文峰笑著回答。

  高投入、高産出、低維護

  ——環保與盈利的雙贏辯證法

  碧綠的山丘,雪白的雲朵,湛藍的天空。看不到冒煙的煙囪和橫流的污水,聽不見刺耳的機器轟鳴聲。到處綠樹環繞、繁花似錦,還有成群的金魚湖中暢遊,水榭亭臺綻放詩意。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水泥廠給人們的固有印象。為什麼走進亞東廠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聽許文峰詳細介紹生産流程,疑團得以解開。

  在石灰石開採環節,由上而下梯式開採礦山,一層一層地開採,開採後殘壁同步進行植被綠化,開完一層就補種一層樹。開礦6年了,廠區背後的礦山仍青蔥如黛。

  早期很多水泥廠選擇露天儲存,貨車運輸。而亞東全部採用封閉式運輸和儲存,將石灰石破碎機建在山上,破碎後的石灰石利用全罩式皮帶機直接進入廠區石灰石室內堆場,杜絕了污染。可是全罩式皮帶機需投入大成本,對企業來説豈不是不划算?許文峰心中自有一本明白賬:“如果露天儲藏運輸,原材料日曬雨淋,産品的穩定性就得不到保證,還得付出時間、人力、機器將它們烘乾。投資封閉式運輸線是一勞永逸的事,不僅環保,而且保持了産品的穩定,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算來算去還是賺。”

  這種“雙贏”的辯證法不僅體現在原材料的運輸儲存環節——

  對水泥企業來説,排放的粉塵就是原料、是産品,是錢。在全自動生産線上,配置40多套電收塵設備,一年收集“飄”出去的灰塵20萬噸,回收起來加工再利用,創造6000余萬元的價值。“投資不是白投資,還有利可圖,而且環保,何樂而不為?”許文峰笑道。

  在生産過程中,窯爐不斷往外散熱,造成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怎麼把餘熱收回來?公司研發出窯頭及窯尾的廢熱回收系統,廢熱用來發電,每年利用廢熱發電量超過4500萬度,不僅減少熱能浪費,降低成本,還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與此同時,總投資734萬元完成水泥脫硝項目,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900噸。

  “高投入、高運作、低維護”是亞東水泥的建設理念。許文峰介紹,公司所有生産線所需的主機、附屬設備,均以“點菜式”選購世界知名先進品牌,採用世界先進水準的新型幹法預分解生産設備,並配有先進高效的除塵設備。儘管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但換來的是長期可靠、穩定的運作,保證了公司的低能耗、高産出、高環保,從而帶來長遠經濟效益。

  高聳的窯爐,圓形穹頂的煤倉,外形酷似遊樂園裏過山車、跳樓機、大擺錘的運輸帶……採訪完整個生産線,記者的皮鞋幾乎沒有沾染灰塵,甚至沒有見到多少工人。在中央控制室內,幾名年輕的工作人員通過多臺顯示屏持續監控著整個水泥廠的生産全過程,每條生産線只需幾名工人日常巡邏——這是高投入帶來的“高産出、低維護”福利。

  將心比心,惠人惠己

  ——與當地社會和諧相處之道

  亞東公司第一期工程先後徵地1180畝(含原黃岡水泥廠土地),搬遷房屋27棟,遷移墳墓上千座,搬遷個體採石場6家。這過程中勢必觸動多方利益,如何實現與當地社會和諧相處?

  建廠之初,一路充滿荊棘。

  要按照環保標準和生産需求,亞東要對礦山進行整體開發,除收購破産後的原黃岡水泥廠,還需並購大大小小的6家個體採石場。這些採石場因技術落後,大多瀕臨倒閉,只有華利採礦廠仍在盈利,是並購過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亞東提出多種並購方案供華利採礦場選擇,雙方進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溝通談判,市臺辦還組織專班進行協調。

  在談判進入僵局的時候,許文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誠懇地提出:在給予一次性補償的基礎上,由亞東輔導華利採石場轉業。於是,華利塑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亞東水泥兌現承諾,目前60%以上的包裝用華利塑業的産品。這樣,雙方皆大歡喜。

  失去土地,附近居民如何生活?在徵地拆遷過程中,許文峰更多地規劃和思考附近居民未來的生存方式。幾年間,輔導蘭州社區成立為民運輸公司,承運亞東的運輸業務;成立衛亞勞務公司,負責幫亞東等企業招工。

  蘭州社區書記主任蘭衛星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亞東落戶武穴給社區帶來的發展變化:田鎮村改名蘭州社區,實現了城鎮化;2009年前每人平均純收入5000元/年,現在保守估計18000元/年;過去全村小轎車不超過十輛,如今有了兩百多輛。絕大多數家庭通過進廠上班、搞運輸等脫貧致富。

  蘭衛星説,許文峰一來武穴就把自己融入當地,廣交朋友,經常到附近居民家中拉家常,和大家真誠以待。

  “搞得人家雞犬不寧,企業能安心發展嗎?只有想著把周邊居民的生活照顧好,企業才有良好的發展環境。”許文峰説道。

  亞東在開業慶典儀式上捐款100萬元表達對當地的支援,投資建設了田鎮中心小學。今年武穴遭遇暴雨災害,公司向武穴市捐贈3500噸水泥,價值100萬元,用於災後建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招工方面,優先錄用本地人,尤其是貧困戶,並幫助社區扶持培訓人才。蘭州社區5組居民梅潤龍一家是貧困戶,家裏有一個腦癱的兒子,老媽是殘疾。以前梅潤龍在外面打工,後由村支部推薦到亞東上班,從基層工人幹起,很快有一技之長,一年收入5萬元左右,保障了一家人的生計。

  每天中午12點,許文峰都走進員工食堂和員工一起吃飯。長期以來,他並不因為自己是高管而要求食堂開小灶,吃喝跟普通工人一樣。食堂裏五菜一湯,還有水果,僅需1元多錢。許文峰説,低價錢吃飯,是員工的福利;同時使用者須付費,是為了避免浪費。

  公司裏有意思的制度還有很多——

  員工按照8小時上班制,嚴格打卡。超過上班時間就按加班算,執行國家標準算加班費,哪怕加班一分鐘也要折算成工資。

  值得一提的是亞東的激勵機制,基本工資和獎勵工資分別佔比60%和40%。公司效益越好,獎勵工資就越高。平均一年發20個月工資,其中2012年發了24個月工資。

  每天上下班,看著公司門口進進出出的員工,是許文峰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候,“280多人在這裡工作,公司等於照顧了280多個家庭。”(台灣網湖北省黃岡市通訊員 瞿慧一)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