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翁偉哲:社區裏的臺灣醫生想做“家庭診所”

2016-09-19 13: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武漢保安中西醫結合部門診部院長翁偉哲    

    武漢保安中西醫結合部門診部院長翁偉哲(武漢市通訊員 胡冬冬 攝)

  台灣網9月19日武漢訊 翁偉哲是“70後”,從2001年來武漢讀大學至今,他已經在武漢生活了15年。這期間,經歷了創業、結婚、生子……幾乎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翁偉哲的選擇都與武漢有關聯。

  在社區裏經營中西醫診所

  初見翁偉哲是在他的診所,時值週六,一身白大褂、戴著眼鏡的他,正在耐心回復一位老年居民的問詢。

  在臺灣,翁偉哲家裏是做建築行業的,2001年,他以港澳臺學生的身份考入武漢同濟醫學院,而後繼續念了研究生,至2006年畢業。

  講起當年的同學情,翁偉哲開玩笑説,“同學們都對我很好,其中一位還成了我的妻子。”他説,妻子是湖北宜昌人,兩人在大學相愛,2009年結婚,如今已經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

  因為妻子是家中獨女,畢業後,兩人雙雙留在了武漢,現在,妻子在漢口的新華醫院上班。

  大醫院工作忙碌,想到還需有人顧家,心思細膩的翁偉哲決定創業,與家人一起開辦社區診所。在一位臺商朋友的介紹下,他的第一家診所在塔子湖附近開張,面積不大,只有170平方米。

  當時,周邊都是城中村,環境不算太好,翁偉哲卻説,社區的朋友都很照顧他,平時有什麼需要協調的,都會主動站出來幫忙。

  2013年,診所搬到後湖五路的一個小區旁,目前,診所裏有3名中醫、3名西醫、4位護士,可以做中醫推拿、西醫診療等。翁偉哲説,診所裏請的醫生,多是三甲醫院退休的副教授,其中,還有一位中醫來自臺灣。

  目前,來到翁偉哲診所看病的,主要是社區的老人和小孩,不少人都是慢性病治療。大家都認識並認可了診所裏的這位年輕的臺灣醫生,也很信任地把自己的家人交到他的手上。翁偉哲説,自己想把“家庭醫學”的概念引入武漢,希望社區的居民可以就近看病,當社區醫院解決不了,再向醫院或三甲醫院轉診,同時與社區醫生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現在,整個診所的運營已經都上了軌道。翁偉哲説,希望以後多建立一些門診部的點,發展免費醫療諮詢,協助患者就近就診。

  從完全陌生到紮根武漢

  初到武漢時,翁偉哲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在臺灣讀書時,課本上學過武漢分三鎮,有著名的黃鶴樓,其他的都不了解。”

  彼時,同濟醫學院在航空路附近,翁偉哲買了輛小摩托車,利用週末或空閒時間,把武漢三鎮都逛了一遍。“當時,漢口主要的商圈就是武廣和江漢路,我有時間就去轉一轉,也沒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

  他分享了一件剛來武漢時的“囧事”。大一時候有一次,翁偉哲獨自一人去遊黃鶴樓、歸元寺,中午,他在景點周邊的餐廳裏一個人吃飯,按照在臺灣吃飯的習慣,點了三個菜,“沒想到一個菜都有那麼大一盤,吃都吃不完。”

  如今,女兒在武漢讀幼兒園,翁偉哲説,不打算讓孩子回臺灣上學,武漢市臺辦提供的臺商子女入學政策,給了他很大幫助,女兒在武漢也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

  來到武漢15年的時間,翁偉哲深切感受到了城市的變化。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漢,是從香港轉機,天河機場也還是老航廈,而如今,武漢直航臺灣的航班每年都有新增,兩岸通行手續也更加簡單。

  “‘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城市口號,非常貼近發展現實。”翁偉哲説,以前熱鬧的江漢路,已經慢慢被多個商圈取代,越來越多的地方有了地鐵,出行便利了很多。他希望以後,可以安心和家人一起紮根武漢,建設武漢。(台灣網湖北省武漢市臺辦通訊員 鄭汝可 方倩)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