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泰晶電子16年鑄就民族精品

2016-08-24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24日隨州訊 8月中旬,烈日炙烤著以編鐘聞名天下的鄂北歷史名城隨州。走進臺資企業隨州泰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只見5000平方米的廠房內,一片繁忙的生産景象。切片、貼裝、鍍金、封裝、測試、打包……一條條生産線井然有序。

  身穿白大褂的泰華電子公司總經理王金濤,從正在高速運轉的生産線上拈起一個芝麻粒大小的東西説:“我手中拿的這個‘芝麻粒’就是泰華的微型音叉晶體振蕩器,簡稱音叉晶振。別看它小,但有6個面,裏面封裝有晶片,線路都是鍍金的。每一部手機上都有一粒,它用於顯示時間信號,這款産品是K-3215型。”

  據介紹,K-3215型晶振是該公司花3年時間自主研發成功的,可廣泛用於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視機、數位相機、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産品,只要有時間顯示功能的電子産品都需要它。隨州改寫了這款産品核心技術被日本壟斷的歷史。

  與臺企聯手,做大“湖北造”

  泰華電子目前生産的5款微型音叉晶振、微型高頻片式晶振産品,價格比國外的同類産品低20%至30%。市場上供不應求。公司正在加緊再建一個5000平方米的廠房,擴大生産。過去,這類産品技術一直被少數外國企業掌握,並長期壟斷中國市場。 2013年,泰晶電子董事長喻信東與臺灣希華公司商談合作事宜,雙方在微型高頻片式晶振産品上達成共識,共同投資2250萬元(臺灣希華佔18%股權,泰華電子佔82%股權),組建隨州泰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9月,設備進廠,11月正式投産,當年就創造利稅1325萬元。本來,臺灣希華公司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一看效益出來了,馬上追加投資。雙方追加資金5000萬,希華電子佔30%的股權,泰華電子佔70%。2014年10月,雙方又追加投資1億元。2015年12月再次追加投資1.25億元。

  據介紹,去年泰華電子的産品規模已做到3.2億元,生産各類晶振14億隻。今年産值有望比去年同期增長27%。

  依靠技術創新,專注“一件事”

  1998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喻信東到深圳打拼,組建了深圳市泰晶實業有限公司。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拿到了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愛普生(EP-SON)中國市場總代理資格,並開始銷售。銷售中,他發現這家日企生産的晶體産品很牛,中國的IT行業、智慧電錶行業、軍工行業的企業都要看他們的臉色,離了這個晶體産品,大家都要停産待料。“既然日本能做,我也想嘗試一下。”從此,喻信東從晶體的銷售轉為生産,踏上了産品研發之路,2000年在深圳成立泰晶研發中心。

  16年來,他只幹一件事,就是研發生産民族品牌的各類晶振,硬是靠不斷琢磨、鑽研,打造出領軍國內晶體行業的泰晶電子品牌和系列産品,公司擁有專利70余項,擁有博士後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組建了現今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晶體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微奈米晶體加工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公司先後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電子資訊行業優秀企業”“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優秀創新企業”等等。

  2005年,喻信東返回隨州老家成立泰晶電子,將事業重心放在隨州。“創新需要冒險精神。”喻信東認為,未來晶體産品的趨勢是越來越小,這要求不斷改進技術,科技才是最大的推動力。(台灣網湖北省隨州市通訊員 陳岩 吳際緯)

[責任編輯:馬一娜]